散儒
- 拼音sàn rú
- 注音ㄙㄢˋ ㄖㄨ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散儒[ sàn rú ]
⒈ 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平庸的儒者。
引证解释
⒈ 不遵礼法、不自检束的儒生。
引《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杨倞 注:“散,谓不自检束。”
⒉ 平庸的儒者。
引《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 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嘆曰:‘大丈夫当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
国语辞典
散儒[ sǎn rú ]
⒈ 不自检束的儒者。
引《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西京杂记·卷三》:「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
散儒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散 | sàn sǎn | 攵 | 12画 | 基本字义 散 sàn(ㄙㄢˋ) ⒈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⒉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 fā )。天女散花。 ⒊ 排遣:散心。散闷( mèn )。 ⒋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其他字义 散 sǎn(ㄙㄢˇ) ⒈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⒉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⒊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⒋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 |
儒 | rú | 亻 | 16画 | 基本字义 儒 rú(ㄖㄨˊ) ⒈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⒉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⒊ 古同“懦”,懦弱。 异体字 㐵 偄 造字法 形声:从亻、需声 English Confucian scholar |
散儒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散儒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