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
- 拼音fǎ shēn
- 注音ㄈㄚˇ ㄕㄣ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法身[ fǎ shēn ]
⒈ 佛教语。梵语Dharmak?ya的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
⒉ 指高僧之身。
⒊ 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
引《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尝闻佛説,知诸法空,体诸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
⒉ 指高僧之身。
引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紺垂,颅骨圆耸。”
⒊ 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引明 张纶 《林泉随笔》:“俞氏 则谓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则然,岂可以血肉之躯投畀水火乎?”
《西游补》第十六回:“行者 一时难忍,现出大闹天宫三头六臂法身,空中乱打。”
国语辞典
法身[ fǎ shēn ]
⒈ 佛陀的真如理体。
引《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世间净眼品第一之一》:「法身示现无真实,出生自在如是见。」
⒉ 道教谓天仙真圣的真身。
德语Dharma-Körper (Buddh), Dharmakaya (Buddh)
法语Dharmakaya
法身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身 | shēn | 身 | 7画 | 基本字义 身 shēn(ㄕㄣ) ⒈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⒉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⒊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⒋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 fèn )。身败名裂。 ⒌ 孕,娠:身孕。 ⒍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dy、life、one's conduct、oneself 造字法 象形:像女人怀孕腹大之形 English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
法 | fǎ | 氵 | 8画 | 基本字义 法 fǎ(ㄈㄚˇ) ⒈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 ⒉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法。设法。手法。写法。 ⒊ 仿效:效法。 |
法身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法身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