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荦

宋荦

清代

宋荦(1634年~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汉族,河南商丘人。官员、诗人、画家、文物收藏家。“后雪苑六子”之一。宋荦与王士祯、施润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主要成就

收藏

宋荦“性嗜古,精鉴赏”,有《西陂藏书目》一卷,计数万册之多。有人评价其“所收藏唐宋名迹,宋元秘帙,冠于河右”,有“江南第一收藏大家”之称。近代人周绍良撰《清代名墨丛谈》载《宋荦墨品》三卷,认为宋荦“鉴赏之精,收藏之富,不惟冠绝一时,后来者也难伦比。”

元代的赵孟瞓、鲜于枢(三帖合页)论书帖,南宋著名的马麟《层叠冰绡图》、林椿《果熟来禽图》册、佚名《枯荷图》册以及元代的张宋中《桃花幽鸟图》、明代的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等,均经宋荦收藏。

宋荦因与收藏家袁枢(袁可立之子)是同乡,故得藏名品,以此名重天下。

宋荦曾在北京慈仁寺所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顺治十二年(1655年),宋荦远游江南、安徽、金陵等地、收罗大批秘籍、名帖。常熟毛晋“汲古阁”藏书散佚后,大半为宋荦所得。如《徂徕文集》、《阳陵先生诗》、《玉澜集》、《乖崖先生文集》均为宋版;另加《白虎通》、《松雪斋集》、《刘豫事迹》、《安禄山事迹》等书,均为藏书中精品。

宋荦曾在商丘古城老宅内建“御书楼”,专门收藏康熙皇帝给他题写的墨宝。其它藏书楼有“青纶馆”、“鱼麦堂”、“和松庵”、“西陂”等,藏书多钤有各藏书楼印记。

鉴宝专家

康乾年间,古董商举物以宋荦鉴定为荣耀。宋荦自云:“余尝云黑夜以书画至,摩挲而嗅之,可辨真赝。”

关于宋荦的鉴赏水平之精,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谭》中曾引《筠廊随笔·宋漫堂(荦)鉴赏》一则:“合肥许太史孙筌家藏画鹑一轴,陈章侯(洪绶)题曰‘此北宋人笔’。人不知出谁氏之手,公(宋荦)览之,定为崔白画。座间有窃笑者,以为姑妄言之耳。少顷持画向日中曝之,于背面一角映出图章,文曰子西。子西即(崔)白号,众始叹服。

黄州司理王俟斋不信,在客厅悬一画以试宋荦。宋荦坐在门外车上便断定是林良所作,王俟斋终于心服口服。可见宋荦鉴赏之精。

人物生平

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宋荦出生于河南商丘,为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之子。10岁能骑烈马,13岁始学声律、书法,笃学好交游,淹通掌故,有诗名。

顺治四年(1647),年仅14岁的宋荦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以勇猛见嘉。

顺治五年(1648),15岁的宋荦通过考试,被授予通判一职。其父以弱龄不谙政事,令其在乡里读书,追随侯方域、贾开宗、徐作肃等讲习诗文,组成“后雪苑六子”,成为“雪苑社”后起之秀。

康熙三年(1664年),被授予湖广黄州通判。以母忧去。

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授予理藩院院判,迁刑部员外郎,榷赣关,还迁郎中。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被授予直隶通永道。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迁山东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察司库亏三十六万有奇,荦揭报督抚,责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偿。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釐,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二十七年(1688年),擢江西巡抚。湖广叛卒夏逢龙为乱,徵江西兵赴剿,次九江,挟饷缺几哗变。荦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充行粮,兵乃进。至南昌受事,旧裁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馀人,谋劫仓库,应逢龙以叛。荦诇知之,捕得美玉、大相,众汹々。荦令即斩以徇,谕众受煽惑者皆贷不问,众乃定。江西采竹木,饶州供紫竹,南康、九江供檀、柟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虽官捐,实为民累,荦疏请动支正帑采买。上命岁终巡抚视察布政司库,荦疏请粮驿道库,布政使察覈;府库,道员察覈。汉军文武官吏受代,家属例当还旗,经过州县,点验取结。荦曰:“是以罪人待之也。”疏请自赃私斥革并侵挪帑项解部比追外,止给到京定限咨文,俾示区别。皆下部议行。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累擢江苏巡抚。苏州滨海各县遇飓风,上元、六合诸县发山水,淮、扬、徐属县河溢,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例。发江宁、凤阳仓储米麦散赈。别疏请除太湖傍坍地赋额,户部以地逾千亩,令详察。荦再疏上陈,上特允之。赈荒抚饥,深得人心,康熙誉其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

康熙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年-1705年)间,正值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驻跸苏州,由江苏巡抚宋荦负责接待。康熙皇帝嘉赞宋荦居官安静,迭蒙赏赉,御书:‘仁惠诚民’四字,又‘怀抱清朗’四字以赐,又御书诗扇,又临米芾书,董其昌书天马赋,渊鉴斋法帖及耕织图以赐”。

康熙皇帝以宋荦年过七十岁,书“福”、“寿”字以赐。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月十七日,四鼓,气脱偃卧,不能赴宴,廷医大用补剂方保残喘,即登舟淮扬一带力疾督赈。适抵扬州病势缠绵,头晕气喘,日渐衰弱,医生皆云年老病剧,非静养不能奏效,倘再一触发,便难医治。但宋荦却以“江苏事务殷繁,非司卧理”。不难看出,宋荦为国为民已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授其官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宋荦以老乞罢官,濒行,赐以诗。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同年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皇帝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宋荦的诗文

  • 记得早莺啼。红杏初飞。宋城西。旗亭别路草萋萋。

    回首处,暮烟迷。独有河梁投赠句,任远道相随。

    酌酴醾。醉后何为。行歌燕市,故人天末,几番恼杀分离。

    吹面曲尘,素衣今已化缁衣。中宵无寐,千种思惟。

  • 谁从比舍奏清商。小秋娘。小兜娘。一缕因风,袅袅度空墙。

    燕语乍停莺又啭,黄昏后,听来时,总断肠。

    断肠。断肠。起彷徨。月有光。漏正长。欲去欲去,不忍去、余韵悠扬。

    仿佛天边,遏住片云翔。好借君家苔径里,坐十日,听千巡,愿始偿。

  • 岁又将秋矣。向天涯、良朋高会,于今无几。馆阁雍容称好客,谁似青莲才子。

    词赋手、招来芜市。小院双榆新霁后,写伤心、绮语清宵里。

    争击钵,任浮醴。

    余惟翘首兴怀耳。正穷愁、柴门偃仰,未陪名士。妒杀晓风残月句,谱自娉婷女史。

    作佳话、流传不已。何日更成文字饮,共狂歌、一曲凉飙起。

    先寄讯,吾知己。

  • 炎蒸才谢。正暮云敛尽,银河斜挂。莺燕风流,荷芰繁华,梦还惹。

    此时旅况何如也。举目见、新霜沾瓦。青荧灯火,纸窗竹屋,狂吟闲写。

    中夜。追思往日,向金门执戟、竞夸裘马。一阵西风,又送羁人,燕台下。

    急须觅破衣残帕。同学者、相逢如乍。且寻江表徐陵,月明词话。

  • 怪髯翁、骚坛驰骤,笔锋欲断犀兕。生平擅绝红牙句,清致碧波千里。

    移砚几。对按拍、蘋云一片芭蕉翠。含毫选意。羡白袷才披,乌丝初展,此际了无事。

    移情处。最是个人纤丽。老鸦飞上双髻。玉箫吹彻迦陵调,声入霓裳第几。

    珠槵底。甚悟到、诸天幻出婵娟子。空花蜃市。拟呼下当筵,琵琶试拨,划破罨溪水。

  • 老矣陈琳,悲哉宋玉,披襟共此清秋。恰重阳又到,载酒楼头。

    君言计日江南去,看霜林、橘柚如毬。未成分手,偏宜对菊,醉发狂讴。

    鼓枻漫逐河流。有萧娘窈窕,潜贮商丘。问故乡虽好,可否同游。

    天涯况未销烽燧,罨画溪、莫说寻幽。好将彩笔,登台赋雪,一笑淹留。

  • 巷子条条看尽似。但尘影、连天起。笑弹指、光阴直个是。吃过了、樱桃矣。

    插过了、荷花矣。剩有瓶中三日米。且自翻书史。问何不、归欤偏恋此。

    还要看、萤光耳。还要听、蛩声耳。

  • 列戟朱门,雕桥珂里,喜见悬弧。恰凤雏载诞,参差玉笋,麟儿同育,错落骊珠。

    如此奇逢,真称佳话,岂复寻常吉梦乎。须知道,是尼山鹫岭,送自云衢。

    匡时共说司徒,宜阶下、芝兰秀色敷。羡食牛之气,抱来竟爽,惊人之骨,望去皆殊。

    千里神驹,一双英物,异日追随殿陛趋。开筵处,任名流作画,歌客操觚。

  • 宝髻盘云,绛绡笼雪,内家妆束风流。向石边小憩,藏却钿钩。

    还有侍儿执扇,苔径里、映带温柔。伤心也,杏花在手,凝盼枝头。

    啾啾。绿衣娘子,爱惜杀春光,芳树能留。好教将言语,等待宸游。

    似欲殷勤重问,长门赋、汝会吟不。摩挲叹,一方素练,貌尽宫愁。

  • 纤腰恰傍垂杨树。瞥然惊遇。寻常梳里可怜人,一缕腻香风处。

    白板门边归去。盈盈微步。斜阳飞絮奈何天,直欲作、高堂赋。

宋荦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