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

陈三立

近现代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主要成就

陈三立不但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要事件的参与者。

湖南维新

早年襄助其父陈宝箴在湖南维新变法,提倡新学。在湖南辅佐父亲推行新政,在整顿吏治、革新文化教育,罗致维新人才等方面,陈三立多所赞划,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等四人一起被称为“维新四公子”。

同光体诗人

“同光体”是近代闽派、赣派等各种诗派的总称。“戊戌变法”后一心致力于诗,写出《渡湖至吴城》、《城北道上》、《园居看微雪》等多部优秀作品,是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领袖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人物生平

陈三立生于1853年10月23日,年少博学,才识通敏,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

1880年(光绪六年)随父往河北分巡道今河南武陟县。

1882年(光绪八年)入乡试,因恶时文,自以散文体作答,主考陈宝琛赏识其才,破例录为举人。1886年(光绪十二年)会试中式。返长沙,与王闿运等人结碧湖诗社。1889年(光绪十五年)参加殿试,中三甲四十五名进士,授吏部主事,旋弃职。侍父在湖北布政使任所,曾应张之洞邀,为两湖书院校阅试卷。其间应易顺鼎邀,两游庐山南北。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赴日签订《马关条约》,陈三立闻讯激愤异常,曾电张之洞:“吁请诛合肥以谢天下。”当时其父宝箴任湖南巡抚,推行新政,他往侍父侧,襄与擘划。在罗致人才、革新教育方面效力尤多。1898年戊戌政变时,因“招引奸邪”之罪被革职不用。后随父返江西,居西山“青庐”。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陈三立移居南京,未几丧父。家国之痛,陈三立更无心于仕途,于金陵青溪畔构屋十楹,号“散原精舍”。常与友人以诗、古文辞相遣,自谓“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陈三立早年虽有“吏部诗名满海内”之誉,但《散原精舍诗集》所收乃自此始。 此后虽不问政,为社会兴利仍极热忱。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办家学一所,又赞助柳诒徵创办思益小学堂。让出住宅作课堂,延聘外国教师,开设英语及数、理、化新课目;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废除“八股文”和跪拜礼节,禁止死背课文及体罚学生,创新式学校的先例。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初,曾与李有芬创办江西铁路公司,并拟倡修南浔铁路,惜因事未果。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湖南工商界追念陈宝箴父子推行新政,振兴实业,奏请为宝箴塑铜像,为陈三立授宫职,被其断然拒绝。同年夏,义宁州大荒,铜鼓双坑饥民往宜丰天宝买粮,富商何大毛诬称“匪徒抢劫”,并说“宁州遍地是匪”,挑起斗殴,杀死双坑饥民57人,双坑人控诉不得上达,求助陈三立,陈主持正义,具陈上疏,终获刑部详察,严惩主犯及当地知县,冤案大白。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袁世凯行君主立宪,委陈三立任参政议员,未肯就。

1926年(民国十五年),陈三立由杭州上海寄寓三载。

1930年(民国十九年),陈三立倡议重修《庐山志》 ,委托吴宗慈专主。为了使志书更为完善一些,他还特别约请了著名学者李四光、胡先引等撰写有关条目。另外,在具体的编修过程中,陈三立特别强调了修撰体例的问题,强调志例应尊重科学,志文因时代不同,允许文体有别,做到“旧从其旧,新从其新”。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侵占上海闸北,陈三立居牯岭,日夕不宁,于邮局订阅航空沪报,每日阅读。据说,当时的他曾于一晚做梦时喊出“杀日本人”之类的话语。忧国之心可见一斑。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曾经的好友郑孝胥投靠日本,辅佐溥仪建立伪满政权,陈三立痛骂郑“背叛中华,自图功利”。在再版《散原精舍诗》时,忿然删去郑序,与之断交。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陈三立离开庐山寓居北平,目睹西山八大处遭八国联军破坏,连叹“国耻”!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他表示:“我决不逃难!”闻有人议论中国必败,他怒斥:“呸!中国人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百般游说,皆不应许。侦探日伺其门,陈三立怒,呼佣拿扫帚将其逐出。从此五日不食,忧愤而死,享年85岁。

1945年江西省政府1713次省务会议决定:将设在修水境内的赣西北临时中学改为省立散原中学,1948年迁葬杭州牌坊山。

陈三立的诗文

  • 亡命叠为文酒会,飞笺截句列长筵。坐乾涕泪娱酣战,归狎烟波又换年。

    湖海相望聊示疾,梦魂不灭与攀天。飘山坠叶穿疮雁,星底谁窥访衲船。

  • 牵瘵闭幽栖,学诵阙章句。荡寐艳阳辰,桃柳乱红翠。

    佳人移京口,调笑蔼嘉会。拥醉飏轻舠,衫袂入融吹。

    山光湿栏楯,悠悠成自媚。岳僧咳唾底,写石影吾辈。

    低昂今古情,嬉春从辟世。踏岸窥园馆,花畔出云髻。

    传歌一水上,星点争明晦。终宴千徘徊,苍然飘离思。

  • 灵窟负花辰,梦痕涴层叠。荏苒春复还,僧约乃如谍。

    提携缺望俦,轻车骋蹀躞。驰道拥奇峰,晴郊明新叶。

    山门穿幽深,列松对张鬣。前导鸟鹊呼,反顾狐兔蹑。

    丈室聚蜂声,丛朵初镂鍱。盛鬋态婀娜,光影诸天接。

    照席红盘盂,笋香馨七梜。主人为花寿,浇酒促步屧。

    吟魂与杂并,栩栩庄周蝶。吾曹偶逃世,洗心博晕颊。

    谈舌翻色空,箭锋脱彀捷。大千安所殉,俄顷留媚靥。

    茗罢寻遗墟,荦确杖妥帖。终古岩壑尊,吐气自扶挟。

    草风吹灵坟,万化赴冥摄。归径苍霜垂,微阳写城堞。

  • 江海逢迎盖世翁,十年长我气如虹。独怜夙夜回天愿,移诵尪羸续命功。

    不朽扬云垂绝业,扶倾宗泽郁孤忠。列仙儒视人伦表,绰约飘髯酒颊红。

  • 山居访旧命湖航,虚过高轩欠举觞。一水盈盈情脉脉,有人扶杖立斜阳。

  • 盛秋故侣临湖壖,邀观十里传馨桂。岩峦回复烟岚消,一径交花满晴吹。

    坟头两株异枝干,葳蕤丹蕊璎珞细。止箯仰面眩眼目,光景醉人尤物最。

    深入草木皆佛性,断续溪声初引睡。俄惊楠竹上穿霄,十年重认午眠寺。

    写经作塔诸天寂,窜影入林飞翮避。遗基补筑松巅阁,围带列屏蓄山气。

    二客病跛阻攀登,坐听寒滴觅新句。别僧飞翠湿日脚,微笑已得西来意。

  • 湖气酿为雾,层裹蚕栗纸。

    玄鸟白鸟飞,错列都贴水。

    复穿堤树去,余影亦谲诡。

    匡君下重帷,深严漱岩髓。

    虎豹为之驯,鸾凤为之使。

    想得五老过,天风韵棋子。

    道机孰能隔,握琖笑相指。

    瞬垂青云梯,吾从此逝矣。

  • 奎蹄缘蠕蠕,不避燖沃灭。

    棘丛飞翻翻,不戒网罟设。

    寰壤着大群,颠挤得跛躄。

    指数白马岁,灾变固已烈。

    四张麒麟揎,恢我炎黄国。

    吾衰泛江湖,向人有瘖舌。

    刺取剩余景,咀嚼吐楮墨。

    且哦且自羞,么禽啾微雪。

    归欤收视听,蛇尾亦赴穴。

    瞥君祭诗作,哀锵碎冰铁。

    猛掣日月开,划照心头血。

  • 溪山佳友朋,不厌寻逐数。

    当其或违离,梦想然疑作。

    邂逅偿执袂,倒肠百体跃。

    返复探数历,昭朗披新濯。

    积岁狎青溪,风月对残酌。

    猥羁江海役,绳绠系两脚。

    晨霁春采动,发兴指东郭。

    片舸萦波澜,柳芽烟漠漠。

    铁栅木栏干,莺燕相照灼。

    戛舷飞笑语,天物偕宿诺。

    袅袅一线魂,絪缊结芳壑。

    迤东丽楼台,妇家所卜筑。

    维船攀欹岸,群稚奔跑犊。

    遮以迎笑儿,牵引入深竹。

    兹区信旷奥,峦岫有边幅。

    终期茅一把,老死作邻曲。

    谁敢谓必然,蛟虬长眩目。

  • 秋阴孕晨雨,凉色润郊郭。

    游侣鱼贯前,野航欣有托。

    捷疾脱箭靫,飘兀卷笋箨。

    萧萧葭苇风,零语挂寥廓。

    菱芡纷纠缦,细杂波光掠。

    败荷犹映蔚,千顷青漠漠。

    淤洲得柳堤,板桥半烧烁。

    一二冲烟鸥,衔鱼眼中落。

    棘径夹修篁,遂陟太傅阁。

    云霄万古意,相顾年腰脚。

    饥僧亦逃去,租吏稍朘削。

    风景举目非,谁云世外乐。

    小饮敌荒寒,积虑赦缠缚。

    归随捆箬舟,听噪城门鹊。

陈三立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