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
(宋代)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人物生平
张耒原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迁居楚州(今淮安市楚州区)。马端临《文献通考》作“谯郡人”,秦少游《书晋贤图后》记载:“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他在《思淮亭记》中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请离京做吴江知县。母亲李文安。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为谯县知县,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熏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投知己书》),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此后,他游学于陈州,得到当时在陈为学宫的苏辙的厚爱。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前,来陈州与其弟话别,张耒得以谒见苏轼,颇受青睐,自此便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并在东坡引荐下,应举姑苏。熙宁六年(1073年),即张耒二十岁时,由神宗亲策为进士,王安石负责提举,授临淮(今安徽泗县)主簿,开始步入仕途。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修“超然台”,张耒应约写了《超然台赋》苏轼称他“超逸绝尘”,有秀杰之气,“其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答张文潜书》),这是他们诗文交往的开始。与此前后,张耒与秦观、晁补之也有诗文唱和,结为知交。
熙宁六年至元丰八年(1073年-1085年),张耒先后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十多年县尉、县丞一类地方官,并因秩满改官不断,往来京洛间,为政特别辛劳。“我迂趋世拙,十载困微官”(《悼逝》),“飘然羁孤,挈其妻孥,就食四方,莫知所归”(《上蔡侍郎书》)说的就是这段经历。张耒为官清廉,他本想凭着他那微薄的俸禄养其亲小,淡泊平生,然厄运频频而至,他的父母、前妻相继谢世,家境每况愈下,经济拮据,生活困窘。
元丰八年(1085),神宗崩,年幼的哲宗登位,支持旧党的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反变法派司马光,苏轼、苏辙相继奉调晋京。元祐元年(1086年)大臣范纯仁荐举张耒参加太学学士院考试。这次被荐参加考试的还有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由翰林学士苏轼命题,考试结果三人同被拔擢,张耒被任为秘书省正字,其后历任著作佐郎、秘书丞、史馆检讨,直到起居舍人。元祐二年(1087年)春,苏轼主持礼部贡举,张耒被聘为读卷官,入试院检点审阅举子试卷。元祐三年(1088年),秦观被召到京师,任太学博士,校正秘书,亦入苏轼门下。在暇日与张耒或举酒欢宴,或同游京都名胜,诗文酬唱,作画题跋,互相砥砺,共受苏轼薰沐。这是他们难以忘怀的欢乐年代,也是北宋文坛上的盛事。他们“一文一诗出,人争传诵之,纸价为贵”。馆阁八年,张耒有缘披览国家藏书,过着“图书堆枕旁,编简自相依”的生活,其文翰学术也日有进益。
宋哲宗亲政后,新党得势,竭力报复元祐旧臣,随着苏轼等人的被贬,苏门弟子也受到株连。绍圣元年(1094年),张耒在以直龙图阁知润州(今镇江)任上,徙宣州(今宣城)绍圣四年(1097年)贬黄州(今湖北黄冈)酒税监督,再贬复州(宋地名,今湖北天门)监竟陵郡酒税。元符二年(1099年)起为黄州通判。宋徽宗即位,四十七岁的张耒一度内召为太常少卿,后又被启用为兖州、颍州(今阜阳)知州,但为时都很短促。当时苏轼自海南迁内地,张耒赋诗相庆;“今晨风日何佳哉?南极老人度岭来。此翁身如白玉树,已过千百大火聚。”不久,噩耗传来,苏轼于途中卒于常州。张耒在颍州举哀行服,痛悼一代文豪和恩师。未想竟触怒了上方,于崇宁元年(1102年)被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别驾,安置于黄州,这是他在短短六七年内第三次被贬到那里,他在黄州先后共住了七八年,作为逐臣,他不得住官舍和佛寺,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荒树枯木,蓬蒿满眼,自然令人惆怅莫名,但“江上鱼肥春水生,江南秀色碧云鬟”,倒也给他不少安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柯山脚下,张耒与苏轼弟子潘大临结为紧邻,两人彼此安慰,相濡以沫,共守大节。据载,当时的郡守瞿汝文怜其家贫,欲为其购买一份公田,以种植豆粟蔬菜等,贴补家用,张耒敬谢不取。正是此地的哀和乐使他难以忘怀,故他自号为“柯山”。
崇宁四年(1105年),秦观的儿子自藤州(今广西藤县)奉父柩归葬扬州,路过黄州时张耒临江祭奠,他为好友的“窜身瘴海,卒仆荒陋”而痛哭失声。泪水未干,黄庭坚又相继去世。崇宁五年,宋徽宗诏除一切党禁,张耒才得任便居住。这年冬天,他自黄州经颍州,回到故乡淮安,大约住了一年多时间。大观年间,移居陈州,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由于晚年长期赋闲,他贫病交加,《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云,“肉似闻韵客,斋如持律徒。女寒愁粉黛,男窘补衣裾。已病药三暴,辞贫饭一盂。长瓶卧墙角,短褐倒天吴。宵寐衾铺铁,晨饮火数珠。”可以想见他当时已衣食不继,三月不知肉昧了。
尽管政治环境是如此恶劣,生活是如此困穷,但诗人并没有向腐朽的蔡京集团屈服。以闻道苏轼自负,终生恪守不移,即使遭受打击也不后悔,且引为人生最大的志趣。诗人就这样坚持着,继苏辙和晁补之谢世之后,也在寂寞和痛苦中死去,据乾隆《山阳县志》载,葬于故土淮安“治北七里”。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文潜三子:秬、秸、和,皆中进士第。秬、秸在陈死于兵。和为陕西教官,归葬二兄复遇盗见杀。文潜遂无后,可哀也。”
张耒的诗文
-
里有好事者,我往樽辄开。我亦为之尽,每往亦开怀。
尚虑数见厌,动作旬月乖。今晨起苦晚,独坐见乌栖。
冬温雪作雨,里巷苦多泥。且复闭门坐,开卷理多谐。
谁知无言中,独往不自迷。得意复终日,弭车不复回。
-
园门几日断行踪,新霁欣然路小通。
晚萼有情开宿雨,长林尽日舞高风。
后皇佳植宁无橘,鸾凤求栖亦有桐。
不惜园林娱逐客,此情谁似主人翁。
-
南山春雪冻云凝,暗火青灯急霰声。
栗烈残年新庆雪,玻璃美酒旧知名。
饥肠未惯犹空吼,冻脸何知辄妄赪。
隐忍且须留一榼,晴明待作探梅行。
-
一亩秋蔬半成实,灶突无烟已三日。
良人佣车毙车下,老妇抱子啼空室。
秋风九月天已寒,饥肠不饱衣苦单。
我身为吏救无术,坐视啼泣空丸澜。
-
睡余闻啄木,忽忆福昌春。
官舍题诗壁,如今经几人。
犹能老耽酒,依旧拙谋身。
尚想兰宫路,东风清洛滨。
-
谪官成吏隐,古寺度高秋。
寒灯明夜室,清坐闻更筹。
裘葛屡往还,感彼岁月遒。
吾意方有会,谁能赋离忧。
-
三觞草草岂足饮,聊具数刻留君欢。
年来故友半零落,每念及此伤肺肝。
淮阳穷栖幸见子,胸中郁结为少宽。
奈何舍我去不顾,薄宦谋食何艰难。
陈郊穷秋苦雨霁,积雨未受短日干。
念君匹马走坡圻,蒙犯霜雪勤征鞍。
吾遭坎壈皆自取,之燕何得南其辕。
虽然男子岂常尔,且复养此凌云翰。
-
曾上高台望翠微,重来悲叹客难期。
章华苍莽寻无处,云梦逶迤寒更迟。
墨客多情曾痛饮,玉箫何处弄妍词。
请君点检当时事,只应朱颜非旧时。
-
衅隙不在大,巫臣图夏姬。百端终困楚,吴子会黄池。
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何言戒困兽,无易箦中尸。
-
舸艤大艑来何州,翩翩五两在船头。
淮边落帆汴口宿,桥下连樯南与北。
南来北去何时停,春水春风相送迎。
沙岸飞鸥旧相见,短亭杨柳不无情。
清歌一曲主人酒,主人寿客客举手。
明日酒醒船鼓鸣,沙边破堠不知名。
行人十里一回首,云边犹有塔亭亭。
张耒的名句
-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张耒的诗集:出自《夏日三首·其一》
-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张耒的诗集:出自《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的诗集:出自《和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