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译文注释

译文

从七千里外贬谪来的毛发斑白之人,如一叶孤舟在险恶的十八滩头飘零。

思念故乡山水使我忧思成梦,地名叫惶恐滩更让我忧伤。

长帆受风,如大腹鼓起,雨水暴涨,不见了水流石上的波纹。

我应当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我一生经历的风浪实在太多太多。

注释

二毛人:黑白头发兼杂的老年人。

十八滩:在赣江险处,惶恐滩即其中之一。

孤臣:失势无援之臣。

帆腹:帆受风,鼓起像肚腹,故称“帆胰”。

石鳞,像鱼鳞一样的石头。

知津:《论语·微子》:“使予路间津焉。”问津,夸义为询问渡口,后人常借用作请求指点。这里“问津’即识途,语意双关。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主张变法的新党重新被大宋朝廷重新起用,元祐旧臣遭受打压。苏轼在河北定州知州任上,先后被贬官到广东英州、广西宁远军、广东惠州。苏轼在赴惠州途中,乘船入赣江,经过江西万安县的惶恐滩。面对险滩,前途渺茫的诗人苏轼,以达观的精神,写下了这首诗。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诗词推荐

  • 开奁破壳喜新黄,此物移来所未尝。

    一手正宜深把酒,二螯已是饱经霜。

    横行足使班寅惧,乾死能令疟鬼亡。

    毕竟爬沙能底事,只应大嚼慰枯肠。

  • 豢鹤在囿,飞鹤在空。空鸣囿和本求类,云泥转睇无由从。

    毰毢踯躅若有恨,赤睛脩喙临长风。汝昔胡为触罗网,中宵警露扬清响。

    老马伏枥千里心,汝岂有志琼霄上。琼霄之上白玉京,六翮安得如云轻。

    卫轩龌龊不足恋,凤凰翔甸符休明。幸抛粒粟鸡群去,自是仙标信所征。

  • 月气冥濛罩海棠,偶然沾醉绕回廊。似闻德祐编心史,颇讶希夷得睡方。

    久闭亦嫌吾眼懒,独居遂觉老怀长。此花只与春阴便,雨砌明朝有坠芳。

  • 天险东南限此江,支分暨水北为阳。

    孤山不动婴潮怒,容艇飞来说路长。

    槛外烟云如出没,坐中顷刻变炎凉。

    裴回顿觉尘缨绊,一曲沧浪酬月光。

  • 紫髯不见旧参军,桓表旌门墨色新。云雨几时同穴梦,冰霜百岁未亡身。

    香奁有泪迷鸾影,锦瑟无声落燕尘。萱草堂前今种柏,翰林留记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