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注释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

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备:准备。

晨炊:早饭。

夜久:夜深了。

绝:断绝;停止。

如:好像,仿佛。

闻:听。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明:天亮之后。

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独:唯独、只有。

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创作背景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词推荐

  • 紫髯不见旧参军,桓表旌门墨色新。云雨几时同穴梦,冰霜百岁未亡身。

    香奁有泪迷鸾影,锦瑟无声落燕尘。萱草堂前今种柏,翰林留记写精神。

  • 开奁破壳喜新黄,此物移来所未尝。

    一手正宜深把酒,二螯已是饱经霜。

    横行足使班寅惧,乾死能令疟鬼亡。

    毕竟爬沙能底事,只应大嚼慰枯肠。

  • 天险东南限此江,支分暨水北为阳。

    孤山不动婴潮怒,容艇飞来说路长。

    槛外烟云如出没,坐中顷刻变炎凉。

    裴回顿觉尘缨绊,一曲沧浪酬月光。

  • 豢鹤在囿,飞鹤在空。空鸣囿和本求类,云泥转睇无由从。

    毰毢踯躅若有恨,赤睛脩喙临长风。汝昔胡为触罗网,中宵警露扬清响。

    老马伏枥千里心,汝岂有志琼霄上。琼霄之上白玉京,六翮安得如云轻。

    卫轩龌龊不足恋,凤凰翔甸符休明。幸抛粒粟鸡群去,自是仙标信所征。

  • 月气冥濛罩海棠,偶然沾醉绕回廊。似闻德祐编心史,颇讶希夷得睡方。

    久闭亦嫌吾眼懒,独居遂觉老怀长。此花只与春阴便,雨砌明朝有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