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龙
- 拼音kuí lóng
- 注音ㄎㄨㄟˊ ㄌㄨㄥˊ
- 繁体夔龍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夔龙[ kuí lóng ]
⒈ 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⒉ 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引证解释
⒈ 相传 舜 的二臣名。 夔 为乐官, 龙 为谏官。
引《书·舜典》:“伯 拜稽首,让于 夔 龙。”
孔 传:“夔 龙,二臣名。”
唐 杜甫 《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 许 山林志, 夔 龙 廊庙珍。”
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元 耶律楚材 《和人韵》之二:“安得 夔 龙 立廊庙,扶持 尧 舜 济斯民。”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吴刎》:“伯嚭 那老贼呵!我一心认是济世 夔 龙,谁知你是蠹国鴟梟。”
《平山冷燕》第一回:“今当此春昼, 夔 龙 并集,亦当有词赋示后,今日之盛,方不泯灭无传。”
⒉ 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
引《红楼梦》第五三回:“上面两席是 李婶娘、薛姨妈 坐,东边单设一席,乃是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
国语辞典
夔龙[ kuí lóng ]
⒈ 商代及西周时期,在钟鼎彝器上所刻铸的夔和龙形的花纹。
⒉ 相传为舜的二臣名,夔是乐官,龙是纳言之官。
夔龙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龙 | lóng | 龙 | 5画 | 基本字义 龙(龍) 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异体字 龍 竜 龒 㡣 䮾 汉英互译 dragon、imperial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
夔 | kuí | 夂 | 21画 | 基本字义 夔 kuí(ㄎㄨㄟˊ) ⒈ 〔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 ⒉ 〔夔立〕肃立。 ⒊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异体字 蘷 虁 犪 䕫 English one-legged monster; walrus |
夔龙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夔龙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