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丢巧针丢巧针的意思解释

丢巧针

  • 拼音diū qiǎo zhēn
  • 注音ㄉ一ㄡ ㄑ一ㄠˇ ㄓㄣ
  • 繁体丟巧針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丢巧针[ diū qiǎo zhēn ]

⒈  亦作“丢针儿”。

⒉  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⒊  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丢针儿”。

⒉  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倾之,水膜生面,绣鍼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鍼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茹影者,谓乞得巧。”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丢针》:“京师闺阁,於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綫,觕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

⒊  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国语辞典

丢巧针[ diū qiǎo zhēn ]

⒈  农历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盆中,称为「丢巧针」。

明·刘桐·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

丢巧针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zhēn 7画 基本字义 针(針) zhēn(ㄓㄣ) ⒈  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针线。 ⒉  细长像针的东西:时针。 ⒊  用针扎治病:针灸。 ⒋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针头。 异体字 針 鍼 䥠 汉英互译 acicula、acus、needle、pin、pricker 造字法 会意:从钅、从十 English needle; pin; tack; acupuncture
qiǎo 5画 基本字义 巧 qiǎo(ㄑ一ㄠˇ) ⒈  技能好,灵敏:巧妙。巧思。巧劲。巧干( gàn )。精巧。轻巧。乖巧。心灵手巧。巧发奇中。 ⒉  美好:巧笑(指美好的笑貌)。 ⒊  虚伪(特指语言):巧言。巧诈。巧辩。巧言令色。 ⒋  恰好:巧合。巧遇。恰巧。 异体字 㤍 汉英互译 artful、clever、cunning、deceitful、opportunely、skilful 相关字词 拙、笨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skillful, ingenious, clever
diū 丿 6画 基本字义 丢 diū(ㄉ一ㄡ) ⒈  失去,遗落:丢失。丢人。丢盔卸甲。 ⒉  放下,抛开:丢弃。丢卒保车( jū )。 异体字 丟 汉英互译 lose、put aside、throw 相关字词 拾 造字法 会意:从壬、从厶 English discard

丢巧针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丢巧针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