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儒侠儒侠的意思解释

儒侠

  • 拼音rú xiá
  • 注音ㄖㄨˊ ㄒ一ㄚˊ
  • 繁体儒俠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儒侠[ rú xiá ]

⒈  儒生和游侠。

⒉  指有侠义之风的读书人。

引证解释

⒈  儒生和游侠。

《韩非子·五蠹》:“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

⒉  指有侠义之风的读书人。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曹子 本儒侠,笔势翻涛澜。往来戎马间,边风裂儒冠。”

儒侠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xiá 8画 基本字义 侠(俠) xiá(ㄒ一ㄚˊ) ⒈  仗着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侠客。武侠。游侠。侠骨。侠肝义胆。 异体字 俠 汉英互译 a person adept in martial arts and given to chivalrous conduct 造字法 形声:从亻、夹声 English chivalrous person; knight-errant
16画 基本字义 儒 rú(ㄖㄨˊ) ⒈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⒉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⒊  古同“懦”,懦弱。 异体字 㐵 偄 造字法 形声:从亻、需声 English Confucian scholar

儒侠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儒侠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