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仪
- 拼音sān yí
- 注音ㄙㄢ 一ˊ
- 繁体三儀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三仪[ sān yí ]
⒈ 礼之三仪。
⒉ 谓天、地、人。
⒊ 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构成,铜质。贞观七年制成,置于凝晖阁,用以测候,已亡失。见《新唐书·天文志一》。
引证解释
⒈ 礼之三仪。
引汉 刘向 《说苑·脩文》:“﹝曾子曰﹞:‘礼有三仪,知之乎?’对曰:‘不识也。’ 曾子 曰:‘坐,吾语汝:君子脩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脩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脩礼以仁义,则忿争暴乱之辞远。’”
⒉ 谓天、地、人。
引汉 扬雄 《太玄·攡》:“三仪同科,厚薄相劘。”
范望 注:“三仪,谓天、地、人也。”
《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毘黎国》:“三仪灵长於宇宙,万品盈生於天地,孰是空哉?”
⒊ 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 唐 天文学家 李淳风 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构成,铜质。 贞观 七年制成,置于 凝晖阁,用以测候,已亡失。见《新唐书·天文志一》。
引《辽史·历象志下》:“设三仪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极。”
国语辞典
三仪[ sān yí ]
⒈ 天、地、人。
引汉·扬雄《太玄经·卷七·玄攡》:「三仪同科,厚薄相劘。」
⒉ 赤道、夏至、冬至的三线。
引《辽史·卷四四·历象志下》:「设三仪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极,浑仪是作。」
三仪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仪 | yí | 亻 | 5画 | 基本字义 仪(儀) yí(一ˊ) ⒈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⒉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⒊ 礼物:贺仪。谢仪。 ⒋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⒌ 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⒍ 姓。 异体字 儀 汉英互译 appearance、bearing、ceremony、instrument、present 造字法 形声:从亻、义声 English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
三 | sān | 一 | 3画 | 基本字义 三 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异体字 叁 參 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三仪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三仪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