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栎散栎散的意思解释

栎散

  • 拼音lì sàn
  • 注音ㄌ一ˋ ㄙㄢˋ
  • 繁体櫟散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栎散[ lì sàn ]

⒈  《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后因以“栎散”比喻无用之材。多作为谦词。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櫟散”比喻无用之材。多作为谦词。

《庄子·人间世》:“匠石 之 齐,至於 曲辕,见櫟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 匠伯 不顾,遂行不輟。弟子厌观之,走及 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戴逵 《闲游赞》:“櫟散之质,不以斧斤致用。”
《魏书·宗钦传》:“伊余櫟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与枢机。”

国语辞典

栎散[ lì sǎn ]

⒈  栎木只能勉强当柴烧,不能用作建材。比喻才能平庸、无用或不为世用的人。

《魏书·卷五二·宗钦传》:「伊余栎散,才至庸微。遭缘幸会,忝为枢机。」

栎散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sàn sǎn 12画 基本字义 散 sàn(ㄙㄢˋ) ⒈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⒉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 fā )。天女散花。 ⒊  排遣:散心。散闷( mèn )。 ⒋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其他字义 散 sǎn(ㄙㄢˇ) ⒈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⒉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⒊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⒋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
lì yuè 9画 基本字义 栎(櫟) lì(ㄌ一ˋ) ⒈  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叶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称“麻栎”、“橡”;通称“柞树”。 其他字义 栎(櫟) yuè(ㄩㄝˋ) ⒈  〔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⒉  (櫟) 异体字 櫟 㰛 造字法 形声:从木、乐声 English chestnut-leaved oak; oak

栎散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栎散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