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隶
- 拼音mín lì
- 注音ㄇ一ㄣˊ ㄌ一ˋ
- 繁体民隸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民隶[ mín lì ]
⒈ 指平民。
引证解释
⒈ 指平民。
引《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艾 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
民隶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民 | mín | 乛 | 5画 | 基本字义 民 mín(ㄇ一ㄣˊ) ⒈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⒉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⒊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⒋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⒌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⒍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⒎ 同“苠”。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ivilian、folk、the people 相 |
隶 | lì | 隶 | 8画 | 基本字义 隶(隸) lì(ㄌ一ˋ) ⒈ 附属,属于:隶属。配隶(从属)。直隶中央。 ⒉ 封建时代的衙役:隶卒。皂隶。徒隶。 ⒊ 旧时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隶。隶仆。 ⒋ 隶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隶书。隶字。汉隶。 异体字 肄 逮 隸 隷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subservient; servant; KangXi radical 171 |
民隶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民隶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