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狄
- 拼音cháng dí
- 注音ㄔㄤˊ ㄉ一ˊ
- 繁体長狄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长狄[ cháng dí ]
⒈ 亦作“长翟”。
⒉ 春秋时狄族的一支,传说其人身材较高,故称。
⒊ 借指外国侵略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长翟”。
⒉ 春秋 时 狄 族的一支,传说其人身材较高,故称。 《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叔孙得臣 败 狄 于 咸。
引狄 者何? 长狄 也。”
何休 注:“盖长百尺。”
《史记·孔子世家》:“汪罔氏 之君守 封 禺 之山,为 釐 姓。在 虞、夏、商 为 汪罔,於 周 为 长翟,今谓之大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秦始皇 二十六年, 长狄 十二,见於 临洮,长五丈餘。”
⒊ 借指外国侵略者。
引清 张维屏 《三元里》诗:“一戈已桩 长狄 喉,十里犹悬 郅支 首。”
长狄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狄 | dí | 犭 | 7画 | 基本字义 狄 dí(ㄉ一ˊ) ⒈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 ⒉ 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⒊ 古代最下级的官吏。 ⒋ 有力的麋鹿。 ⒌ 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 ⒍ 姓。 造字法 形声:从犭、火声 English tribe from northern china; surnam |
长 | cháng zhǎng | 长 | 4画 | 基本字义 长(長) cháng(ㄔㄤˊ) ⒈ 两端的距离:长度。 ⒉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⒊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⒋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其他字义 长(長) zhǎng(ㄓㄤˇ) ⒈ 生长,成长:长疮。 ⒉ 增加:长知识。 ⒊ 排行第一的:长子。长兄。长孙 |
长狄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长狄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