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佾
- 拼音liù yì
- 注音ㄌ一ㄡˋ 一ˋ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六佾[ liù yì ]
⒈ 周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注:“六六三十六人。”孔颖达疏:“何休说如此,服虔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谷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⒉ 夏代天子之乐舞格局。
引证解释
⒈ 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
引《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
孔颖达 疏:“何休 説如此, 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
《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⒉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
引《淮南子·齐俗训》:“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六佾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佾 | yì | 亻 | 8画 | 基本字义 佾 yì(一ˋ) ⒈ 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 异体字 䏌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 row or file of dancers |
六 | liù lù | 八 | 4画 | 基本字义 六 liù(ㄌ一ㄡˋ) ⒈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
六佾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六佾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