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儒冠儒冠的意思解释

儒冠

  • 拼音rú guān
  • 注音ㄖㄨˊ ㄍㄨㄢ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儒冠[ rú guān ]

⒈  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⒉  借指儒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⒉  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国语辞典

儒冠[ rú guān ]

⒈  儒者所戴的帽子。

《史记·卷九七·郦生传》:「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⒉  儒生。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儒冠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16画 基本字义 儒 rú(ㄖㄨˊ) ⒈  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⒉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⒊  古同“懦”,懦弱。 异体字 㐵 偄 造字法 形声:从亻、需声 English Confucian scholar
guān guàn 9画 基本字义 冠 guān(ㄍㄨㄢ) ⒈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⒉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其他字义 冠 guàn(ㄍㄨㄢˋ) ⒈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⒉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⒊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造字法 会意:从冖、从寸、从元 English cap, crown, headgear

儒冠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儒冠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