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宜之计
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注音ㄑㄨㄢˊ 一ˊ ㄓ ㄐ一ˋ
繁体権宜之計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感情权宜之计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事情。
辨形“计”,不能写作“记”。
谜语联蜀抗魏;鲁子敬力排众议
近义词缓兵之计、权宜之策
反义词百年大计
英语makeshift(pis aller; shake-up; stopgap)
俄语временное мероприятие
日语臨機応変の措置(そち)
德语Notbehelf(Notlǒsung)
法语pis aller
拉丁语modus vivendi
词语解释
权宜之计[ quán yí zhī jì ]
⒈ 亦作“权宜之策”。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权宜之策”。为应付某种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引《后汉书·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
清 冯桂芬 《借兵俄法议》:“用夷固非常道,不失为权宜之策。”
徐懋庸 《鸡肋》三:“食盐官卖,屯田国有,只是战时足食的权宜之计。”
国语辞典
权宜之计[ quán yí zhī jì ]
⒈ 因应某种时机而暂用的计谋。
引《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叫你去,不过权宜之计,如何却做出这般没天理事体。」
反百年之计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 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
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
权宜之计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之 | zhī | 丶 | 3画 | 基本字义 之 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异体字 㞢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 |
宜 | yí | 宀 | 8画 | 基本字义 宜 yí(一ˊ) ⒈ 适合,适当:宜人。宜于。合宜。权宜。适宜。相宜。 ⒉ 应该,应当:事不宜迟。 ⒊ 当然,无怪:宜其无往而不利也。 ⒋ 姓。 异体字 冝 宐 㝖 汉英互译 appropriate、ought to、should、suitable 造字法 会意:像屋里俎上有肉 |
权 | quán | 木 | 6画 | 基本字义 权(權) quán(ㄑㄨㄢˊ) ⒈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 ⒉ 有利的形势:主动权。 ⒊ 变通,不依常规: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 ⒋ 暂且,姑且:权且。 ⒌ 秤锤:权衡。 ⒍ 衡量,估计:权其轻重。 ⒎ 姓。 异体字 權 権 汉英互译 authority、power、right、tentatively 造字法 繁体为形声:从木、又声 English power, right, authority |
计 | jì | 讠 | 4画 | 基本字义 计(計) jì(ㄐ一ˋ) ⒈ 核算:计时。计量( liàng )。计日程功。 ⒉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计。湿度计。 ⒊ 主意,策略:计策。计谋。 ⒋ 谋划,打算:计划。计议。 ⒌ 姓。 异体字 計 汉英互译 idea、plan、calculate、count、meter、stratagem 造字法 会意:从讠、从十 English plan, plot; strategem; sche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