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不挠
拼音bù qū bù náo
注音ㄅㄨˋ ㄑㄨ ㄅㄨˋ ㄋㄠˊ
繁体不屈不撓
正音“挠”,不能读作“ráo”。
感情不屈不挠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
辨形“屈”,不能写作“曲”。
辨析见“百折不挠”。
谜语弯腰抓痒
近义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视死如归
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英语never give in
俄语непоколебимый
日语不撓不屈(ふとうふくつ)
法语inflexible(indomptable)
词语解释
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
⒈ 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例那种不屈不挠的、要征服一切的心情。
英indomitable; stand to one's guns;
⒉ 不愿改变目的或意见。
例脾气暴躁,态度严厉,在履行他认为是自己的职责时,是不屈不挠的这样个人。
英with great firmness;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引语本《汉书·叙传下》:“乐昌 篤实,不橈不詘。”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一节:“中国 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 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 中国。”
马南邨 《燕山夜话·文天祥论学》:“至于 文天祥 的强烈爱国思想和正气凛然、不屈不挠的伟大风格,永垂千古,更非 韩愈 所能比拟的了。”
国语辞典
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
⒈ 不因为受阻碍而屈服。
例如:「他凭著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在艺坛求得一席之地。」
近百折不挠 宁死不屈 再接再厉 勇往直前
反卑躬屈膝
成语典故
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不屈不挠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屈 | qū | 尸 | 8画 | 基本字义 屈 qū(ㄑㄨ) ⒈ 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 qū )。屈折。屈膝。屈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 ⒉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⒊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屈驾。屈己待人。 ⒋ 理亏:屈心(亏心,昧心)。理屈词穷。 ⒌ 姓。 异体字 詘 汉英互译 bend、bow、injustic、subdue、submit、wrong 相关字词 伸 造字 |
挠 | náo | 扌 | 9画 | 基本字义 挠(撓) náo(ㄋㄠˊ) ⒈ 搅,搅动:“使水浊者,鱼挠之”。 ⒉ 扰乱,阻止:挠乱。阻挠。 ⒊ 弯曲(喻屈服):挠曲( qū )。挠折。挠志(屈节从人)。百折不挠。 ⒋ 搔,轻轻抓:挠痒。 异体字 撓 汉英互译 flinch、scratch、yield 造字法 形声:从扌、尧声 English scratch; disturb, bother; submit |
不 | bù fǒu | 一 | 4画 | 基本字义 不 bù(ㄅㄨˋ) ⒈ 副词。 ⒉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⒊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⒋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 fǒu(ㄈㄡˇ) ⒈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异体字 否 柎 汉英互译 no、not 相关字词 没有 造字法 象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