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字典湔的意思解释

湔
  • 拼音读音:jiān
  • 偏旁部首:氵部
  • 总笔画:12画
  • 结构:左右
  • 五笔:IUEJ
  • 五行:
  • 统一码:6E54
  • 笔顺顺序:丶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丨
  • 笔画名称:点、点、提、点、撇、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iān(ㄐ一ㄢ)

⒈  洗:湔洗(a.洗濯;b.除去耻辱)。湔雪(洗刷罪名,昭雪冤屈)。湔祓(涤除污秽、恶习)。

异体字

  • ?
  • ?
  • ?

造字法

形声:从氵、前声

English

wash, cleanse; pur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jiān

〈动〉

(1) (形声。从水,前声。本义:水名。湔水,在四川)

(2) 用水洗 [wash;cleanse]

湔,濯也。——《三苍》

湔,洒也。——《广雅》

谁道湔裙人远。——王沂孙《南浦·春水》

湔浣肠胃,漱涤五藏。——《史记》

(3) 又如:湔除(洗去污秽);湔汰(洗涤);湔刷(洗刷);湔拂(清洗、涤除)

(4) 洗雪(耻辱);清除(过失、罪责等) [purge;purify]

近降赦恩,谋反大逆,皆蒙湔雪。——《金史·张特立传》

(5) 又如:湔雪(洗刷罪名,昭雪冤屈);湔改(洗去罪责,悔过自新);湔贷(洗罪赎罪);湔洒(洗刷,洗雪)

(6) 浸入,浸润 [soak]。如:湔润(浸润);湔拂(浸染)


康熙字典

湔【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子仙切《韻會》將先切,?音煎。水名。《前漢·地理志》蜀郡綿虒縣玉壘山,湔水所出。

手瀚也,灑也,傍沾也。《戰國策》汙明見春申君曰:君獨無意湔袚僕也。

《廣韻》《正韻》?側前切,音箋。

《廣韻》《集韻》?子賤切,音箭。義?同。

《集韻》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汗灑也。

《廣韻》昨先切,音前。湔胡,藥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湔【卷十一】【水部】

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从水前聲。一曰手?之。子仙切

说文解字注

(湔)湔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郡字衍。前志曰。蜀郡緜虒。後志曰。蜀郡緜虒道。有蠻夷曰道。前志省文耳。前志曰。緜虒玉壘山、湔水所出。東南至江陽入江。過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又曰。廣漢郡緜竹縣紫巖山、緜水所出。東至新都北入雒。廣漢郡雒縣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過郡三者、蜀郡廣漢犍爲也。湔水、緜水、雒水三水互受通偁。水經云。又東過江陽縣南。雒水從三危山東過廣魏雒縣南。東南注之。是卽漢志之湔水兼緜雒至江陽入江者也。三危山、葢卽漢志之玉壘山。水經以雒爲湔也。江陽今四川瀘州。緜虒玉壘山當在松潘衞境內。蜀都賦曰。廓靈關以爲門。包玉壘而爲宇。劉逵注。玉壘、山名。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岷山畍在後。古曰宇。靈關在前。故曰門也。今水道、緜水由緜竹縣至漢州合雒水。雒水由什邡縣至漢州合緜水。其下流經?州、資陽縣、資縣、內江縣、富順縣至瀘州城與大江會。於漢志、水經皆無不合。特其名或異耳。此史所謂中水也。其上游據酈氏云湔水入江。有湔堋、湔堰、湔㳛諸偁。故今謂中水爲沱江。但秦李冰所造。非禹故道。漢志亦不謂湔爲沱。从水。?聲。子仙切。十二部。一曰湔、半?也。各本作手?之。今依水經注引字林手作半。依集韵、玉篇之作也。此別一義。半澣者、澣衣不全濯之、僅濯其垢處曰湔。今俗語猶如此。此相沿古語。如云湔裙是也。廣韵。湔、洗也。一曰水名。此用說文而互易其先後耳。字林葢全襲說文語。而酈書於湔水出緜虒玉壘山下引呂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此妄增水字、謂半浣爲湔水別名。亦其涉獵者博。不無抵梧。濯者、?也。湔者、半?也。說文屬辭之法。


※ 湔的意思、基本解释,湔是什么意思由查校网汉语字典在线查字为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