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受日本統治後之第二年,即民前十六年(西元一八九六年),在今苗栗市北苗里之義民廟設立「苗栗國語傳習所」教授日文。民前十五年(西元一八九七年)十月派日人早間恆先生為本校首任校長。次年十月一日奉台灣總督府令將「苗栗國語傳習所」更名為「苗栗公學校」,成為苗栗地區最早之學校。次年十月學校遷至本市中苗里六十四號(即現在本校之東邊),並附設「小學科」專收日人之子女就讀。民前十二年(西元一九00)四月廢止「小學科」,於中正路之省立苗栗農工現址,另設「苗栗小學校」,供日人及少數台灣士紳之子女就讀,與一般公學校有所差別。民前十一年四月設置分教場收容第一學年學生六十七名。 民前九年(西元一九0三年)三月舉行首屆畢業典禮,畢業生只有男生二人。民前二年廢止分教場兒童全部收容本校校舍。創校至民前四年(西元一九0八年)四月初次有女生五人入學(同年入學男生八十六人),首開女生就學之門。直到民國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二月新建校區完成,才遷入現址(苗栗市中正路二四一號)。 民國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四月設立「四湖分教場」(即今西湖鄉西湖國小),次年四月設立「頭屋分教場」(即今頭屋鄉頭屋國小)。民國六年(西元一九一七年)三月之業典禮,首次有女生畢業,當時之畢業生男生七十五人,女生才二人。民國七年(西元一九一八年)四月「四湖分教場」獨立,稱為「鴨母坑公學校」。民國九年(西元一九二0年)四月「頭屋分教場」也獨立,稱為「頭屋公學校」。 民國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四月本校附設「二年制高等科」,招收公學校畢業生經考試入學,但日人優先,民國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三月高等科首屆畢業典禮,畢業生男生三十七人,女生十一人。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0年)四月一日奉令校名改為「苗栗第一公學校」,同年同時將本校學生分出部分,成立「苗栗第二公學校」(即今
大同國小)。民國三十年(西元一九四一年)四月一日又依當時苗栗署衙之方位,將校名改為「苗栗東國民學校」。苗栗第二公學校則改為「苗栗南國民學校」,直到臺灣光復。民國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臺灣光復,同年十一月十五日新竹州接管委員會派羅振相先生接收本校,次年三月一日奉令校名改為「新竹縣立苗栗鎮第一國民學校」,同年三月二十六日舉行光復後第一屆畢業典禮。同年四月一日奉命校名又改為「新竹縣苗栗鎮中心國民學校」。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奉令校名改為「新竹縣立苗栗鎮建功國民學校」。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廢止「高等科」,高等科第二十三屆畢業後結束。 民國三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苗栗設縣,校名改為「苗栗縣苗栗鎮建功國民學校」。同年八月將學區之福麗里、新川里一至五年級學生分出,設立「文山國民學校」。民國四十四年八月又分出福星里、嘉盛里一、二年級學生,設立「福星分校」,福星分校於民國四十五年八月獨立稱為「啟文國民學校」。民國四十九年八月分出青苗里、維祥里部分學生,與大同國校分出之學生,成立「僑育國民學校」。民國五十三年八月設立「新英國民學校」,新英里在本校就讀之學生,全部回新英國校就讀。新英里原屬大同國校學區,當時因路途遠,為顧及上下學之方便,由南勢搭火車到苗栗站,然後徒步到本校上學,而形成越區就讀之情形。 民國五十七年八月一日全國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國民中學免試入學,校名改為「苗栗縣苗栗鎮建功國民小學」。民國七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本鎮改制為「縣轄市」,校名即改成現在的「苗栗縣苗栗市建功國民小學」。民國七十四年四月教育部派員評估本校設立特殊才能-「舞蹈班」相關事宜,同年六月奉准成立「舞蹈實驗班」。當年八月招生,因苗栗地區民風淳樸、保守,同時對實驗班了解不多,報名人數不甚踴躍,只有四十一人,其中他校生才一人,甄試結果錄取二十六人,(男生一人,女生二十五人)為本校第一班舞蹈班。民國七十九年八月成立「啟聰班」,招收聽力損傷在四十分貝以上,而無其他身心障礙之學齡兒童。民國八十一年八月成立「啟聲班」,招收構音、智力、聽力以及學習、模仿、類化等能力呈現明顯差異之學生,推展特殊教育,落實國民教育。 本校創校百年來,得歷任校長、主任、老師之努力奉獻,以及家長們之支持,營造了優異的校風,更造就了無數優秀傑出的人才,個個均成為社會、國家之棟樑,使「建功」美好校譽,馳名中外。未來要秉持優良的傳統,繼續努力,期本校優良校風更發揚光大,同心努力再創「建功」新世紀。
学校地址:苗栗市建功里中正路241號
招生电话:886-037-3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