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子律
- 拼音zōu zǐ lǜ
- 注音ㄗㄡ ㄗˇ ㄌㄩˋ
- 繁体鄒子律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邹子律[ zōu zǐ lǜ ]
⒈ 同“邹律”。
引证解释
⒈ 同“邹律”。
引宋 黄庭坚 《赠送张叔和》诗:“张侯 温如 邹子 律,能令阴谷黍生春。”
《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愿吹 邹子 律,幽谷发阳春。”
邹子律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邹 | zōu | 阝 | 7画 | 基本字义 邹(鄒) zōu(ㄗㄡ)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 ⒉ 姓。 异体字 鄒 造字法 形声:从阝、刍声 English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surname |
子 | zǐ | 子 | 3画 | 基本字义 子 zǐ(ㄗˇ) ⒈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⒉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⒊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⒋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⒌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dàn )。棋子儿。 ⒍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⒎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⒏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 |
律 | lǜ | 彳 | 9画 | 基本字义 律 lǜ(ㄌㄩˋ) ⒈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⒉ 约束:律己。 ⒊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⒋ 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 ⒌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aw、res |
邹子律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邹子律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