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笋
- 拼音zōng sǔn
- 注音ㄗㄨㄥ ㄙㄨㄣˇ
- 繁体棕筍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棕笋[ zōng sǔn ]
⒈ 亦作“椶笋”。
⒉ 棕榈的花苞。
棕笋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棕 | zōng | 木 | 12画 | 基本字义 棕 zōng(ㄗㄨㄥ) ⒈ 〔棕榈〕常绿乔木,茎直立不分枝,叶大,木材可制器具,通称“棕树”。 ⒉ 〔棕毛〕棕榈叶鞘的纤维,简称“棕”,如“棕绳”,“棕绷”,“棕帚”,“棕编”。 ⒊ 〔棕熊〕哺乳动物,体大,毛棕褐色。掌和肉可食,皮可制皮褥,胆可入药。亦称“马熊”、“罴”;通称“人熊”。 异体字 椶 㯶 汉英互译 palm、palm fibr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宗声 English hemp palm; palm tree |
笋 | sǔn | 竹 | 10画 | 基本字义 笋 sǔn(ㄙㄨㄣˇ) ⒈ 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芽,又称“竹笋”,可以做菜吃。可食用者主要有“毛竹笋”、“慈竹笋”、“麻竹笋”等。 ⒉ 竹子的青皮:笋席(用竹青编成的席子)。 ⒊ 古同“榫”。 异体字 榫 筍 汉英互译 bamboo shoot 造字法 形声:从竹、尹声 English bamboo shoots |
棕笋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棕笋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