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
- 拼音zhōng shū shěng
- 注音ㄓㄨㄥ ㄕㄨ ㄕㄥˇ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⒈ 官署名。始设于魏晋,是奉皇帝意旨掌机要、发政令的中央机构。隋代改为内史省、内书省。至唐代,国家政令由中书省制定,经门下省审复,交尚书省执行。元代废门下、尚书两省,由中书省总领百官,成为国家政务中枢。明初袭元制,1380年中书省被革去。
中书省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中 | zhōng zhòng | 丨 | 4画 | 基本字义 中 zhōng(ㄓㄨㄥ) ⒈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 dàng )中。中原。中华。 ⒉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⒊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⒋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⒌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⒍ 适于,合于:中看。 其他字义 中 zhòng(ㄓㄨㄥˋ) ⒈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⒉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⒊ 科 |
书 | shū | 乙 | 4画 | 基本字义 书(書) shū(ㄕㄨ) ⒈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⒉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⒊ 文件:证书。说明书。 ⒋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⒌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⒍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⒎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 |
省 | shěng xǐng | 目 | 9画 | 基本字义 省 shěng(ㄕㄥˇ) ⒈ 地方行政区域:省份。省会。 ⒉ 节约,不费:省钱。省事。省吃俭用。 ⒊ 简易,减免:省略。省称。省写。 ⒋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省(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b.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 |
中书省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中书省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