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土司土司的意思解释

土司

  • 拼音tǔ sī
  • 注音ㄊㄨˇ ㄙ
  • 词性名词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土司[ tǔ sī ]

⒈  烤面包片。又称“吐司”

toast;

⒉  元、明、清时期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由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

ruler of Yi nationality in China;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土官”。 元、明、清 时期于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按等级分为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武职和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文职。 明 清 两代曾在部分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解放后,土司制度已废除。

《元史·仁宗纪三》:“云南 土官病故,子姪兄弟袭之,无则妻承夫职。”
《明史·职官志一》:“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土司之制,即 蜀 臣 诸葛亮 用 孟获 之意也;归流之制,则 鄂尔泰、张广泗 所秉庙算於 世宗、高宗 者也。”

⒉  指土司官吏所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俗好歌》:“东西两 粤 皆尚歌,而西 粤 土司中尤盛。”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三是在上述两个系统以外,和南部 思普 一带的许多少数民族,就是 明 代叫作土司的地区。”

国语辞典

土司[ tǔ sī ]

⒈  职官名。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

《明史·卷七二·职官志》:「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⒉  一种面包。参见「吐司」条。

英语sliced bread (loanword from /toast/)​, government-appointed hereditary tribal headman in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德语rösten, Röstbrot (S, Ess)​, Toast, Toastbrot (S, Ess)​

法语toast, pain de mie

土司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3画 基本字义 土 tǔ(ㄊㄨˇ) ⒈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⒉  疆域:国土。领土。 ⒊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⒋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⒌  不合潮流:土气。 ⒍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⒏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⒐  姓。 异体字 圡 社 汉英互译 dust、earth、ground、homemade、land、local、soil、unrefined 相关字词 洋 造字法 象形:像土块
5画 基本字义 司 sī(ㄙ) ⒈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b.复姓)。司马(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b.复姓)。司寇(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b.复姓)。 ⒉  官署名称:人事司。 ⒊  视察:司日月之长短。 ⒋  姓。

土司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土司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