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獭皮獭皮的意思解释

獭皮

  • 拼音tǎ pí
  • 注音ㄊㄚˇ ㄆ一ˊ
  • 繁体獺皮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獭皮[ tǎ pí ]

⒈  獭的毛皮。

引证解释

⒈  獭的毛皮。参见“獭皮冠”。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裘》:“西戎尚獭皮,以为毳衣领饰。”

獭皮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16画 基本字义 獭(獺) tǎ(ㄊㄚˇ) ⒈  〔水獭〕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⒉  〔旱獭〕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 ⒊  〔海獭〕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异体字 獺 㺚 汉英互译 otter 造字法 形声:从犭、赖声 English otter
5画 基本字义 皮 pí(ㄆ一ˊ) ⒈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 ⒉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⒊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 ⒋  表面:地皮。 ⒌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 ⒍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⒎  不老实,淘气:顽皮。 ⒏  指橡胶:胶皮。皮球。 ⒐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ull、husk、peel、skin、tegumen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獭皮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獭皮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