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太学太学的意思解释

太学

  • 拼音tài xué
  • 注音ㄊㄞˋ ㄒㄩㄝˊ
  • 繁体太學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太学[ tài xué ]

⒈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即国学。

观太学。——《后汉书·张衡传》
诸生学于太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君则在太学。

the highest seat of learning in ancient times in China;

引证解释

⒈  国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西周 已有太学之名。 汉武帝 元朔 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弟子五十人,为 西汉 置太学之始。 东汉 太学大为发展, 顺帝 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质帝 时,太学生达三万人。 魏 晋 到 明 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参见“大3学”。

《汉书·武帝纪》:“兴太学,修郊祀。”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贡入太学肄业。”

国语辞典

太学[ tài xué ]

⒈  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

太学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xué 8画 基本字义 学(學) xué(ㄒㄩㄝˊ) ⒈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⒉  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⒊  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a.学位名,大学毕业生;b.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
tài 4画 基本字义 太 tài(ㄊㄞˋ) ⒈  过于:太长。 ⒉  极端,最:太甚。太平。 ⒊  高,大:太空。太学。 ⒋  很:不太好。 ⒌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异体字 大 夳 泰 冭 汉英互译 extremely、over、the most、very、too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very, too, much; big; extreme

太学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太学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