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 拼音shàng sì
- 注音ㄕㄤˋ ㄙˋ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上巳[ shàng sì ]
⒈ 旧时节日名。
引证解释
⒈ 旧时节日名。 汉 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 魏 晋 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引《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宋书·礼志二》引《韩诗》:“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日惟上巳,时亨 有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晋 时。 唐 朝赐宴 曲江,倾都褉饮踏青,亦是此意。”
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 洛阳 王孙士女,倾城翫赏。”
国语辞典
上巳[ shàng sì ]
⒈ 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以拔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
引《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上巳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巳 | sì | 巳 | 3画 | 基本字义 巳 sì(ㄙˋ) ⒈ 地支的第六位,属蛇。 ⒉ 用于计时: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异体字 已 造字法 象形:像在胎包中生长的小儿 English the hours from 9 to 11; 6th terrestrial branch |
上 | shàng shǎng | 一 | 3画 | 基本字义 上 shàng(ㄕㄤˋ) ⒈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⒉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⒊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⒋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⒌ 去,到:上街。 ⒍ 向前进:冲上去。 ⒎ 增加:上水。 ⒏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⒐ 涂:上药。 ⒑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⒒ 拧紧发条 |
上巳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上巳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