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色目色目的意思解释

色目

  • 拼音sè mù
  • 注音ㄙㄜˋ ㄇㄨˋ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色目[ sè mù ]

⒈  种类名目。

⒉  人品;身份。

⒊  即榜花。科举时代廷试及第中姓氏稀僻者。

⒋  作色而视。

⒌  角色行当。

⒍  元代称钦察、回回、唐兀、斡罗思等外族诸姓为色目,地位次于蒙古,优于汉人。

引证解释

⒈  种类名目。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本判官及诸州刺史名衔,并所收色目,谨具如后。”
宋 陆游 《监丞周公墓志铭》:“邑赋色目极繁,以入偿出,不足者犹四万緡,率苛征预借,苟逭吏责。”
《清史稿·选举志一》:“生员色目,曰廪膳生、增广生、附生。”

⒉  人品;身份。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有一仙人,謫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如此色目,共 十郎 相当矣。”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虞候声诺,来寻这箇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⒊  即榜花。科举时代廷试及第中姓氏稀僻者。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大中 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

⒋  作色而视。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昔 萧英、刘六符 来, 仁宗 命二府置酒殿庐与语。 英 颇泄其情, 六符 色目之。

英 归,竟以此得罪。”

⒌  角色行当。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盖旦之色目,自 宋 已有之而未盛,至 元 杂剧多用妓乐,而变态纷纷矣。”

⒍  元 代称 钦察、回回、唐兀、斡罗思 等外族诸姓为色目,地位次于 蒙古,优于汉人。

《元史·选举志一》:“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汉人、南人作一榜。”

国语辞典

色目[ sè mù ]

⒈  种类、名目。

《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唐纪四十二·德宗建中元年》:「改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个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英语Semu

色目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6画 基本字义 色 sè(ㄙㄜˋ) ⒈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色。色彩。色相( xiàng )。色调( diào )。 ⒉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色。气色。色厉内荏。 ⒊  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⒋  种类:各色用品。 ⒌  品质,质量:音色。成色。足色纹银。 ⒍  妇女美貌:姿色。色艺。 ⒎  情欲:色情。好( hào )色。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or、expression、hue、kind、quality、scene、woman's looks 造字法 会意:像一个人驮另一
5画 基本字义 目 mù(ㄇㄨˋ) ⒈  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⒉  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⒊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 dì )(亦指箭靶的中心)。 ⒋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 ⒌  名称:数目。巧立名目。 ⒍  标题:目录。 ⒎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

色目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色目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