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
- 拼音sān gāng
- 注音ㄙㄢ ㄍㄤ
- 繁体三綱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三纲[ sān gāng ]
⒈ 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⒉ 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引汉 班固 《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
《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唐 孔颖达 疏:“《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三纲实繫命,道义为之根。”
⒉ 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引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三纲等皆论穷弥天,惠湛清月。”
王琦 注引《翻译名义》:“寺立三纲:上座、维那、典座也。”
国语辞典
三纲[ sān gāng ]
⒈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
引《汉书·卷八五·谷永传》:「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
《三国演义·第四回》:「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
⒉ 中国佛教寺院中管理僧众的三个职务。分别是上座、寺主、维那,或上座、维那、典座。
引《大宋僧史略·卷中》:「寺之设也,三纲立焉!若网罟之巨纲,提之则正。」
德语die Drei Verbindlichkeiten (Schlüsselbegriff des Konfuzianismus) (S)
三纲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三 | sān | 一 | 3画 | 基本字义 三 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异体字 叁 參 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
纲 | gāng | 纟 | 7画 | 基本字义 纲(綱) gāng(ㄍㄤ) ⒈ 提网的总绳。 ⒉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纲。纲领。纲目。纲要(a.提纲;b.概要)。 ⒊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纲(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纲。生辰纲。 ⒋ 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目”)。 ⒌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纲纪。纲常 |
三纲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三纲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