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蒲褐蒲褐的意思解释

蒲褐

  • 拼音pú hè
  • 注音ㄆㄨˊ ㄏㄜˋ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蒲褐[ pú hè ]

⒈  蒲团褐衣。亦借指佛学或佛教徒。

引证解释

⒈  蒲团褐衣。亦借指佛学或佛教徒。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坐依蒲褐禪,起听风甌语。”
宋 苏轼 《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困眠不觉依蒲褐,归路相将踏桂华。”

蒲褐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13画 基本字义 蒲 pú(ㄆㄨ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⒉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⒊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⒋  古同“匍”,匍伏。 ⒌  姓。 造字法 形声:从艹、浦声 English type of rush; vine
14画 基本字义 褐 hè(ㄏㄜˋ) ⒈  粗布或粗布衣服:短褐。 ⒉  黑黄色:褐煤(煤的一种,多为褐色,除可作燃料外,还可以提炼汽油、煤油、焦油等。亦称“褐炭”)。褐藻(藻类植物的一大类,褐色,是海底最主要的藻类,富含碘质和胶质,海带就是供食用的褐藻)。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own 造字法 形声:从衤、曷声 English coarse woolen cloth; dull, dark

蒲褐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蒲褐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