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
- 拼音míng shā
- 注音ㄇ一ㄥˊ ㄕㄚ
- 繁体鳴沙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鸣沙[ míng shā ]
⒈ 地名。在今宁夏中卫。隋置。
⒉ 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南。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
⒊ 在水下滚动鸣响的沙砾。
引证解释
⒈ 地名。在今 宁夏 中卫。隋 置。
引《元和郡县图志·灵州》:“鸣沙县 ……西枕 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於餘沙,故号‘鸣沙’。”
宋 司马光 《塞上》诗:“剑客苍鹰队,将军白虎牙。分兵逻 圁水,纵骑猎 鸣沙。”
清 吴伟业 《送赣州曾庭闻孝廉移家宁夏》诗:“夜半酒楼羌笛起,软裘衝雪踏 鸣沙。”
吴翌凤 笺注引《一统志》:“鸣沙 故城在 寧夏府 中卫县 西,人马过此则沙有声。”
⒉ 山名。在今 甘肃 敦煌 南。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
引《元和郡县图志·沙州》:“鸣沙山,一名 神沙山,在县南七里。今按其山积沙为之,峯峦危峭,踰於山石。四面皆为沙壠,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頽落,经宿风吹,輒復如旧。”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于阗》:“瓜州 南十里 鸣沙山,云冬夏殷殷有声如雷,云《禹贡》 流沙 也。”
⒊ 在水下滚动鸣响的沙砾。
引宋 范成大 《过江津县睡熟不暇梢船》诗:“梦里竹间喧急雪,觉来船底滚鸣沙。”
国语辞典
鸣沙[ míng shā ]
⒈ 县名。参见「鸣沙县」条。
⒉ 山名。参见「鸣沙山」条。
鸣沙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沙 | shā shà | 氵 | 7画 | 基本字义 沙 shā(ㄕㄚ) ⒈ 非常细碎的石粒:沙子。沙石。风沙。沙尘。沙砾(沙和碎石块)。沙漠。沙丘。沙滩。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沙暴。沙浴。沙疗。沙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⒉ 像沙的东西:沙糖。豆沙。沙瓤。 ⒊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 ⒋ 姓。 其他字义 沙 shà(ㄕㄚˋ) ⒈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异体字 砂 紗 汉英互译 sand、hoarse 造字法 会意:从氵、从少 English |
鸣 | míng | 鸟 | 8画 | 基本字义 鸣(鳴) míng(ㄇ一ㄥˊ) ⒈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⒉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⒊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⒋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异体字 鳴 汉英互译 ding、ring、sing、toll English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
鸣沙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鸣沙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