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蝼蝈蝼蝈的意思解释

蝼蝈

  • 拼音lóu guō
  • 注音ㄌㄡˊ ㄍㄨㄛ
  • 繁体螻蟈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蝼蝈[ lóu guō ]

⒈  蛙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郑玄注:“蝼蝈,蛙也。”《逸周书·时训》:“立夏之日,蝼蝈鸣。”朱右曾校释:“蝼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唐张碧《山居雨霁即事》诗:“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一说蝼为蝼蛄,蝈为蛙、蛤蟆。参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陆德明释文引汉蔡邕《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时则训》“蝼蝈鸣”汉高诱注。又说即蝼蛄。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蝼蛄》及《尔雅·释虫》“天蝼”清郝懿行义疏。

引证解释

⒈  蛙属。一说蝼为蝼蛄,蝈为蛙、蛤蟆。参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鸣”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蔡邕 《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时则训》“螻蟈鸣” 汉 高诱 注。又说即蝼蛄。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蝼蛄》及《尔雅·释虫》“天螻” 清 郝懿行 义疏。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鸣,蚯蚓出。”
郑玄 注:“螻蟈,蛙也。”
《逸周书·时训》:“立夏之日,螻蟈鸣。”
朱右曾 校释:“螻蟈,蛙之属,蛙鸣始于二月,立夏而鸣者,其形较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螻蟈。”

国语辞典

蝼蝈[ lóu guō ]

⒈  古时称青蛙为「蝼蝈」。

《礼记·月令》:「蝼蝈鸣,蚯蚓出。」
汉·郑玄·注:「蝼蝈,蛙也。」

蝼蝈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lóu 15画 基本字义 蝼(螻) lóu(ㄌㄡˊ) ⒈  〔蝼蛄〕昆虫,褐色,有翅,前脚强化为挖掘足,能掘地,咬农作物的根。亦称“天蝼”、“蛞蝼”、“土狗”;简称“蝼”,如“蝼蚁”(用以代表微小的生物,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⒉  (螻) 异体字 螻 造字法 形声:从虫、娄声 English a mole cricket, Gryllotalpa africana
guō 14画 基本字义 蝈(蟈) guō(ㄍㄨㄛ) ⒈  〔蝈蝈儿( guor )〕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翅短,腹大,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根部有发声器,能振翅发声。对植物有害。 ⒉  (蟈) 异体字 蟈 English small green frog; cicada

蝼蝈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蝼蝈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