駏蛩
- 拼音jù qióng
- 注音ㄐㄨˋ ㄑㄩㄥ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駏蛩[ jù qióng ]
⒈ 《淮南子。道应训》:“北方有兽,其名曰蹷,鼠前而兔后,趋则顿,走则颠,当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与之,蹷有患害,蛩蛩駏驉必负而走。”后因以“駏蛩”形容关系密切。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駏蛩”形容关系密切。
引《淮南子。道应训》:“北方有兽,其名曰蹷,鼠前而兔后,趋则顿,走则颠,当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与之,蹷有患害,蛩蛩駏驉必负而走。”
唐 韩愈 《醉留东野》诗:“低头拜 东野,愿得终始如駏蛩。”
清 钱谦益 《送何士龙南归一百十韵》:“駏蛩一相背,嚙负徒仿佯。”
清 张五典 《示吏》诗:“里豪蠹吏共利藪,駏蛩狼狈相扶将。”
駏蛩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蛩 | qióng | 虫 | 12画 | 基本字义 蛩 qióng(ㄑㄩㄥˊ) ⒈ 蝗虫:“飞蛩满野”。 ⒉ 蟋蟀:蛩唱。蛩响。 异体字 蛬 造字法 形声:从虫、巩声 English cricket, locust; anxious |
駏 | jù | 馬 | 14画 | 基本字义 駏 jù(ㄐㄨˋ) ⒈ 〔駏驉( xū )〕古书上说的一种形似骡,可供乘骑的兽:“恒从小奚奴骑駏駏。” 异体字 English offspring of a stallion and a she-mule |
駏蛩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駏蛩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