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胡芦笙胡芦笙的意思解释

胡芦笙

  • 拼音hú lú shēng
  • 注音ㄏㄨˊ ㄌㄨˊ ㄕㄥ
  • 繁体胡蘆笙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胡芦笙[ hú lú shēng ]

⒈  即葫芦笙。吹管乐器。历史悠久,1957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和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都曾出土铜胡芦笙,据测定属春秋晩期和战国初期遗物。

引证解释

⒈  即葫芦笙。吹管乐器。历史悠久,1957年 云南省 江川县 李家山 和 晋宁县 石寨山 古墓群都曾出土铜胡芦笙,据测定属 春秋 晚期和 战国 初期遗物。 《文献通考·乐十一》:“唐 九部夷乐有胡芦笙。按,今 彝、拉祜、哈尼、佤、纳西、傈僳、怒、普米、苗、苦聪 等族都有这种乐器。

宋 朝 至道 初,西南蕃诸蛮入贡,吹瓢笙,岂胡芦笙耶?”

胡芦笙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shēng 11画 基本字义 笙 shēng(ㄕㄥ) ⒈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笙歌。芦笙。笙管乐( yu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竹、生声 English small gourd-shaped musical instrument
7画 基本字义 芦 lú(ㄌㄨˊ) ⒈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⒉  姓。 异体字 蘆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rushes, reeds
9画 基本字义 胡(鬍) hú(ㄏㄨˊ) ⒈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⒉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⒊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⒋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⒍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

胡芦笙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胡芦笙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