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
- 拼音bā wáng zhī luàn
- 注音ㄅㄚ ㄨㄤˊ ㄓ ㄌㄨㄢˋ
- 繁体八王之亂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八王之乱[ bā wáng zhī luàn ]
⒈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晋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诸王拥有军政实权。惠帝即位,其妻贾后杀死辅政的杨骏和汝南王亮,旋又杀楚王玮。公元300年赵王伦杀贾后,次年废惠帝自立。齐王fd32、成都王颖联兵杀伦,惠帝复位,fd32专朝政。长沙王fd45攻杀fd32,河间王、成都王颖又杀fd45,颖掌朝政。后东海王越攻杀、颖,306年毒死惠帝,另立怀帝,独握朝政。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结束。
引证解释
⒈ 西晋 初 司马氏 大封宗室,并使之掌握重兵实权。 晋武帝 死, 惠帝 立, 惠帝 妻 贾后 与外戚 杨骏 争权,杀 骏,用 汝南王 司马亮 辅政。 司马亮 专权, 贾后 复使 楚王 司马玮 杀 亮,旋又杀 玮,其后 赵王 司马伦、齐王 司马冏 起兵杀 贾后。伦 僭位,以 惠帝 为太上皇。 成都王 司马颖 起兵杀 伦,长沙王 司马乂 杀 冏,河间王 司马颙 又杀 乂,东海王 司马越 起兵复杀 颙。诸王相互攻杀,至 惠帝 死, 怀帝 立,内讧长达十六年,史称“八王之乱”。战乱使各族人民遭受极大灾难,严重破坏了生产;内迁北方的各少数民族贵族则乘机夺取政权, 晋 王朝被迫南渡,遂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参阅《晋书·八王传论》及 清 赵翼 《二十二史札记·八王之乱》。
国语辞典
八王之乱[ bā wáng zhī luàn ]
⒈ 西晋时,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互相争杀,遂成大乱,史称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之 | zhī | 丶 | 3画 | 基本字义 之 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异体字 㞢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 |
王 | wáng wàng | 王 | 4画 | 基本字义 王 wáng(ㄨㄤˊ) ⒈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 cháo )。 ⒉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⒊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⒋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⒌ 姓。 其他字义 王 wàng(ㄨㄤˋ) ⒈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异体字 玉 汉英互译 amir、great、king 造字法 |
乱 | luàn | 乙 | 7画 | 基本字义 乱(亂) luàn(ㄌㄨㄢˋ) ⒈ 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 ⒉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 ⒊ 混淆:乱伦。败常乱俗。 ⒋ 任意随便:乱吃。乱跑。 ⒌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乱。 ⒍ 横渡:乱流。 ⒎ 治理:乱臣。 ⒏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乱曰。 异体字 亂 釠 乿 汉英互译 in disorder、in confusion、chaos、promiscuity、random、turmoil 相关字词 治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confu |
八 | bā | 八 | 2画 | 基本字义 八 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异体字 捌 丷 汉英互译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
八王之乱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八王之乱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