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白榆白榆的意思解释

白榆

  • 拼音bái yú
  • 注音ㄅㄞˊ ㄩ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白榆[ bái yú ]

⒈  白皮的榆树。

⒉  指白榆树的皮。

⒊  指星。

引证解释

⒈  白皮的榆树。

《诗·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毛 传:“枌,白榆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榆》:“邢昺 《尔雅疏》云:‘榆有数十种,今人不能尽别,惟知荚榆、白榆、刺榆、榔榆数者而已。’”

⒉  指白榆树的皮。

唐 岑参 《轮台即事》诗:“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⒊  指星。

《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种白榆。”
唐 杜甫 《大觉高僧兰若》诗:“香炉 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唐 薛逢 《天上种白榆赋》:“象帝之先,种白榆於自然,布歷歷之真质,遍高尚之远天。”

国语辞典

白榆[ bái yú ]

⒈  植物名。榆科榆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叶膜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表面深绿色,背面幼时有短柔毛。三月开花,花有短梗,聚簇生而。翅果倒卵形,先端有缺隙,种子位于中央,四月果熟。

白榆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13画 基本字义 榆 yú(ㄩˊ) ⒈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榆荚。榆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榆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榆暮景。 ⒉  姓。 异体字 楡 崳 造字法 形声:从木、俞声 English elm tree
bái 5画 基本字义 白 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白榆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白榆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