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白牒白牒的意思解释

白牒

  • 拼音bái dié
  • 注音ㄅㄞˊ ㄉ一ㄝˊ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白牒[ bái dié ]

⒈  未用印的公文。

⒉  泛指官府文书。

引证解释

⒈  未用印的公文。

宋 王溥 《唐会要·大理寺》:“当寺司直评事,应准敕差出使,请废印三面,比缘无出使印,每经州县及到推院,要发文牒追获等,皆是自将白牒,取州县印用。因兹事状,多使先知,为弊颇深。”

⒉  泛指官府文书。

清 姚鼐 《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夕在扬州留别韵》:“策名白牒中,早与南宫荐。”

白牒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dié 13画 基本字义 牒 dié(ㄉ一ㄝˊ) ⒈  文书,证件:通牒。度牒。尺牒。 异体字 楪 汉英互译 certificate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ocuments, records; dispatch
bái 5画 基本字义 白 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白牒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白牒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