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
- 拼音zhú jié
- 注音ㄓㄨˊ ㄐ一ㄝˊ
- 繁体竹節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竹节[ zhú jié ]
⒈ 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
⒉ 喻坚贞。
引证解释
⒈ 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
引《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
唐 李洞 《秋宿梓州牛头寺》诗:“詔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
《中国歌谣资料·红军谣》:“一根竹子大又长,通开竹节把米装。”
⒉ 喻坚贞。
引宋 范成大 《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纷纶草木变暄寒,竹节松心故凛然。”
竹节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竹 | zhú | 竹 | 6画 | 基本字义 竹 zhú(ㄓㄨˊ) ⒈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⒉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⒊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⒋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mboo 造字法 象形:像竹形 English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
节 | jié jiē | 艹 | 5画 | 基本字义 节(節) jié(ㄐ一ㄝˊ) ⒈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⒉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⒊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⒋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⒌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⒍ 礼度:礼节。 ⒎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⒏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⒐ 省 |
竹节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竹节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