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石经石经的意思解释

石经

  • 拼音shí jīng
  • 注音ㄕˊ ㄐ一ㄥ
  • 繁体石經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石经[ shí jīng ]

⒈  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汉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丰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汉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亦称“一字石经”。(2)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后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宋高宗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清乾隆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清顾炎武《石经考》、清万斯同《石经考》、近人张国淦《历代石经考》。

⒉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云居寺附近的石经。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明代万历、天启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引证解释

⒈  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 汉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 汉灵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2) 三国 魏 齐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 唐文宗 开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 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 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 宋 高宗 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 清 乾隆 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 清 顾炎武 《石经考》、 清 万斯同 《石经考》、近人 张国淦 《历代石经考》。

⒉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经。从 隋 代 大业 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 明 代 万历、天启 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唐 皮日休 《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石经森欲动,珠像儼将恰。”

国语辞典

石经[ shí jīng ]

⒈  石刻的经书。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历代都有石经,如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等。今可考见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经为最早。

石经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jīng 8画 基本字义 经(經) jīng(ㄐ一ㄥ) ⒈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经纱。经线。经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⒉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 ⒊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经。易经。经书。经卷。经文。经义。经传( 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
shí dàn 5画 基本字义 石 shí(ㄕˊ) ⒈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⒉  指石刻:金石。 ⒊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⒌  姓。 其他字义 石 dàn(ㄉㄢˋ)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异体字 䂖 䄷 鉐 汉英互译 rock、stone、lap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石经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石经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