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伏豹伏豹的意思解释

伏豹

  • 拼音fú bào
  • 注音ㄈㄨˊ ㄅㄠˋ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伏豹[ fú bào ]

⒈  唐代称官吏遇节假日留署值班为“伏豹”。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称官吏遇节假日留署值班为“伏豹”。参见“豹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豹直》:“御史旧例,初入臺陪直二十五日,节假直日,谓之‘伏豹’,亦曰‘豹直’……‘伏豹’者,言众官皆出,己独留,如藏伏之豹,伺候待搏,故云‘伏豹’。”

伏豹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6画 基本字义 伏 fú(ㄈㄨˊ) ⒈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⒉  低下去:此起彼伏。 ⒊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⒋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⒌  隐藏:伏兵。埋伏。 ⒍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⒎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d over、hot seasons、subide、pronate 相关字词 起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犬 English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bào 10画 基本字义 豹 bào(ㄅㄠˋ) ⒈  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豹头环眼(形容人面目威严凶狠)。未窥全豹。 ⒉  姓。 异体字 犳 汉英互译 leopard、panther 造字法 形声:从豸、勺声 English leopard, panther; surname

伏豹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伏豹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