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干理干理的意思解释

干理

  • 拼音gān lǐ
  • 注音ㄍㄢ ㄌ一ˇ
  • 繁体幹理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干理[ gàn lǐ ]

⒈  治理;料理。

⒉  谓干练有理事之才。

引证解释

⒈  治理;料理。

《三国志·蜀志·张裔传》:“汝南 许文休 入 蜀,谓 裔 干理敏捷,是中夏 钟元常 之伦也。”
《陈书·谢岐传》:“时军旅屡兴,粮储多闕, 岐 所在干理,深被知遇。”
明 张居正 《召见纪事》:“至于国家事务,臣当尽忠干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君干理家事毕,妾当自至。”

⒉  谓干练有理事之才。

《三国志·魏志·和洽等传评》:“和洽 清和干理, 常林 素业纯固。”
《陈书·沉君理传》:“君理 招集士卒,脩治器械,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
《旧唐书·杜正伦传》:“正伦 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

干理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11画 基本字义 理 lǐ(ㄌ一ˇ) ⒈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⒉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⒊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⒋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⒌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⒍  古代指狱官、法官。
gān gàn 3画 基本字义 干(乾) gān(ㄍㄢ) ⒈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⒉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⒊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⒋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⒌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⒍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⒎  个数:若干。 ⒏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

干理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干理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