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伏狮伏狮的意思解释

伏狮

  • 拼音fú shī
  • 注音ㄈㄨˊ ㄕ
  • 繁体伏獅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伏狮[ fú shī ]

⒈  指船头或船尾顶部的大横木。

引证解释

⒈  指船头或船尾顶部的大横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漕舫》:“平江伯 陈 某,始造平底浅船,则今粮船之制也。凡船制……伏狮,前为阀閲,后为寝堂。”
钟广言 注:“伏狮:也叫‘头梁’,指船头或船尾顶部的大横木。”

伏狮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shī 9画 基本字义 狮(獅) shī(ㄕ) ⒈  哺乳动物,雄的脖子上有长鬣,多产于非洲及印度西北部(通常称“狮子”;古亦作“师子”):狮子舞。狮子搏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不轻视)。 异体字 獅 汉英互译 king of beasts 造字法 形声:从犭、师声 English lion
6画 基本字义 伏 fú(ㄈㄨˊ) ⒈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⒉  低下去:此起彼伏。 ⒊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⒋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⒌  隐藏:伏兵。埋伏。 ⒍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⒎  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d over、hot seasons、subide、pronate 相关字词 起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犬 English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伏狮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伏狮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