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韵
- 拼音gān yùn
- 注音ㄍㄢ ㄩㄣˋ
- 繁体干韻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干韵[ gàn yùn ]
⒈ 即兼韵。谓兼取通用韵中的一二字。
引证解释
⒈ 即兼韵。谓兼取通用韵中的一二字。
引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唐 人有嫌韵、兼韵之法。嫌韵即出韵也;兼韵亦名干韵,谓兼取通用韵中一二字也。嫌韵与兼韵可通用,不可转用。寒与删、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转用之真、文、元则不可。”
干韵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韵 | yùn | 音 | 13画 | 基本字义 韵 yùn(ㄩㄣˋ) ⒈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t幔睿绲脑夏甘恰搬ng”,hu幔睿绲脑夏甘恰埃踽ng”: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 ⒉ 和谐而有节奏的:韵白。琴韵悠扬。 ⒊ |
干 | gān gàn | 干 | 3画 | 基本字义 干(乾) gān(ㄍㄢ) ⒈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⒉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⒊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⒋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⒌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⒍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⒎ 个数:若干。 ⒏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 |
干韵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干韵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