惚恍
- 拼音hū huǎng
- 注音ㄏㄨ ㄏㄨㄤˇ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惚恍[ hū huǎng ]
⒈ 亦作“惚怳”。
⒉ 混沌不分;隐约不清。
⒊ 迷迷糊糊。多指神志方面。
⒋ 游移不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惚怳”。
⒉ 混沌不分;隐约不清。
引《文选·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李善 注:“寥廓、惚恍,未分之貌也。”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寥廓兮惚恍,似蓬岭之难行;深邃兮眇然,若 桃源 之失路。”
明 宋濂 《赣州圣济庙灵迹碑》:“休咎有徵神所持,委以惚恍邈难知。”
⒊ 迷迷糊糊。多指神志方面。
引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夫风经府藏,使人惚怳。”
唐 张说 《东山记》:“云木虚吟,惚恍疑梦。”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都只为竞风流只恐人强,因此上心神惚恍,幻出这倾城模样。”
清 恽敬 《鸡鸣说》:“盖心之警者,其情事之惚恍如此。”
⒋ 游移不定。
引晋 木华 《海赋》:“廓如灵变,惚怳幽暮。”
明 宋濂 《龙门子凝道记中·秋风枢》:“予欲下诣清泠之渊,以明月为馆,以文贝为堂, 天吴 九首,变幻惚恍,又不得而往也。”
国语辞典
惚恍[ hū huǎng ]
⒈ 混沌不清。
引《文选·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⒉ 神志迷糊。
引唐·张说〈东山记〉:「云木虚吟,惚恍疑梦。」
惚恍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恍 | huǎng | 忄 | 9画 | 基本字义 恍 huǎng(ㄏㄨㄤˇ) ⒈ 忽然:恍然大悟。 ⒉ 仿佛:恍如隔世。恍惚。 异体字 怳 汉英互译 suddenly 造字法 形声:从忄、光声 English seemingly; absent-minded |
惚 | hū | 忄 | 11画 | 基本字义 惚 hū(ㄏㄨ) ⒈ 〔恍惚〕见“恍”。 异体字 沕 造字法 形声:从忄、忽声 English absent-minded, confused |
惚恍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惚恍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