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胡拨思胡拨思的意思解释

胡拨思

  • 拼音hú bō sī
  • 注音ㄏㄨˊ ㄅㄛ ㄙ
  • 繁体胡撥思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胡拨思[ hú bō sī ]

⒈  乐器名。即火不思。

引证解释

⒈  乐器名。即火不思。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浑不似》:“浑不似製如琵琶,直径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絃皮絣同一弧柱。相传 王昭君 琵琶坏,使 胡 人重造,造而其形小。 昭君 笑曰:‘浑不似。’遂以名。按火不思、浑不似、胡拨思均为同一乐器名的音转。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火不思》。参见“火不思”。

《元史》以为火不思,今以为胡拨思,皆相传之譌。”

胡拨思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sī sāi 9画 基本字义 思 sī(ㄙ) ⒈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⒉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⒊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⒋  姓。 其他字义 思 sāi(ㄙㄞ) ⒈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异体字 䰄 恖 楒 汉英互译 consider、long for、think、think of、th
9画 基本字义 胡(鬍) hú(ㄏㄨˊ) ⒈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⒉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⒊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⒋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⒍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
8画 基本字义 拨(撥) bō(ㄅㄛ) ⒈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⒉  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⒊  治理:拨乱反正。 ⒋  掉转:拨转马头。 ⒌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拨儿。 异体字 撥 汉英互译 dial、move with hand 造字法 形声:从扌、发声 English move; dispel; distribute

胡拨思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胡拨思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