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皶
- 拼音bí zhā
- 注音ㄅ一ˊ ㄓㄚ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鼻皶[ bí zhā ]
⒈ 亦作“鼻皻”。
⒉ 鼻尖发暗红色疱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鼻皻”。鼻尖发暗红色疱点。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鼻》:“鼻皶,是阳明热及血热,或臟中有虫。”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下·鼻》:“梔子:鼻皻面皰,炒研黄蜡丸服,同枇杷叶为末,酒服。”
清 王士雄 《随息居饮食谱·蔬食类·茭白》:“﹝茭白﹞止烦渴热淋,除鼻皶目黄。”
鼻皶的单字解释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意思解释 |
---|---|---|---|---|
皶 | zhā | 皮 | 14画 | 基本字义 皶 zhā(ㄓㄚ) ⒈ 古同“齇”。 异体字 齇 English rough skin; rough |
鼻 | bí | 鼻 | 14画 | 基本字义 鼻 bí(ㄅ一ˊ) ⒈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烟(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ose 造字法 会意:从自、从畀 English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209 |
鼻皶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鼻皶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