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笼僮笼僮的意思解释

笼僮

  • 拼音lóng tóng
  • 注音ㄌㄨㄥˊ ㄊㄨㄥˊ
  • 繁体籠僮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笼僮[ lóng tóng ]

⒈  亦作“笼铜”。

⒉  鼓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笼铜”。鼓声。

唐 沉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笼僮上西鼓,振迅 广阳 鸡。”
唐 柳宗元 《寄韦珩》诗:“飢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鼓手所操。”

笼僮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tóng zhuàng 14画 基本字义 僮 tóng(ㄊㄨㄥˊ) ⒈  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书僮。僮仆。 ⒉  古同“童”。 其他字义 僮 zhuàng(ㄓㄨㄤˋ) ⒈  〔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异体字 偅 壯 獞 造字法 形声:从亻、童声 English page, boy servant
lóng lǒng 11画 基本字义 笼(籠) lóng(ㄌㄨㄥˊ) ⒈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笼。熏笼。 ⒉  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鸡笼。鸟笼。蝈蝈笼。 ⒊  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囚笼。牢笼。 ⒋  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笼屉。蒸笼。 ⒌  泛指包络之物:笼头。 其他字义 笼(籠) lǒng(ㄌㄨㄥˇ) ⒈  较大的箱子:箱笼。 ⒉  遮盖,罩住:笼罩。烟笼雾罩。 ⒊  概括而不分明,不具体,称“笼统”。

笼僮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笼僮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