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谏臣谏臣的意思解释

谏臣

  • 拼音jiàn chén
  • 注音ㄐ一ㄢˋ ㄔㄣˊ
  • 繁体諫臣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谏臣[ jiàn chén ]

⒈  直言规劝之臣。

⒉  掌谏诤的官员。

引证解释

⒈  直言规劝之臣。

《国语·晋语一》:“有纵君而无諫臣,有冒上而无忠下,君臣上下,各饜其私。”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桓公 坐友三人,諫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

⒉  掌谏诤的官员。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当时諫臣 陈子昂 建议诛之而旌其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国朝諫臣,首数 彭鹏、郭琇。”

国语辞典

谏臣[ jiàn chén ]

⒈  负责或勇于劝谏天子过失的臣子。

如:「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

谏臣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jiàn 11画 基本字义 谏(諫) jiàn(ㄐ一ㄢˋ) ⒈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异体字 諫 汉英互译 expostulate with 造字法 形声:从讠、柬声 English remonstrate, admonish
chén 6画 基本字义 臣 chén(ㄔㄣˊ) ⒈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⒉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⒊  古人谦称自己。 ⒋  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异体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inister, statesman, official

谏臣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谏臣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