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茅旌茅旌的意思解释

茅旌

  • 拼音máo jīng
  • 注音ㄇㄠˊ ㄐ一ㄥ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茅旌[ máo jīng ]

⒈  旄旌。杆端饰有旄牛尾的旗帜。茅,通“旄”。

引证解释

⒈  旄旌。杆端饰有旄牛尾的旗帜。茅,通“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楚 ﹞ 庄王 伐 郑 …… 郑伯 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鸞刀,以逆 庄王。”
何休 注:“茅旌,祀宗庙所用,迎道神指护祭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公羊传》:“茅当读为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盖旌之饰或以羽,或以旄……其用旄者,则谓之旄旌矣。”

茅旌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máo 8画 基本字义 茅 máo(ㄇㄠ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造字法 形声:从艹、矛声 English reeds, rushes, grass; surname
jīng 11画 基本字义 旌 jīng(ㄐ一ㄥ) ⒈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⒉  表扬:旌表。 异体字 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anner or flag adorned with feathers; to signal

茅旌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茅旌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