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汉语词典白襕白襕的意思解释

白襕

  • 拼音bái lán
  • 注音ㄅㄞˊ ㄌㄢˊ
  • 繁体白襴
  • 词性暂无词性信息
  • 组合暂无组合信息

词语解释

白襕[ bái lán ]

⒈  古时士人的服装。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士人的服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
宋 叶适 《送徐洞清秀才入道》诗:“白襴已回施,黄氅犹索钱。”
《宋史·舆服志五》:“近年品官緑袍及举子白襴下皆服紫色,亦请禁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乌纱小帽耀人明,白襴浄,角带傲黄鞓。”
王季思 校注:“《元史·舆服》记:‘ 宣圣庙 执事,儒服,软脚唐巾,白襴插领,黄鞓角带,皂鞾。’白襴二句,正写当时儒服。”

白襕的单字解释

汉字拼音部首笔画意思解释
lán 17画 基本字义 襕(襴) lán(ㄌㄢˊ) ⒈  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异体字 襴 造字法 形声:从衤、阑声
bái 5画 基本字义 白 bái(ㄅㄞˊ) ⒈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⒉  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⒊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⒋  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⒌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⒍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⒎  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⒏  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⒐  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⒑  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⒒  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白襕的近义词

  • 暂无近义词信息

白襕的反义词

  • 暂无反义词信息